從潮溼悶熱的夏天進入天高氣爽的秋天,整個人感覺神清氣爽,但是秋燥的困擾也悄然而至,皮膚、嘴脣乾燥脫皮,咽喉乾燥冒煙,免疫力降低,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一場換季感冒。那應該怎麼飲食才能防秋燥呢?

【每天足量飲水】 由夏入秋,溼度降低,皮膚、嘴脣和咽喉表面的細胞更容易丟失水分,此時應及時補水。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輕體力勞動者女性每天飲水至少1500毫升,男性最少飲水1700毫升,即至少3瓶礦泉水瓶的量。喝水要講究少量多次,不要等口渴了再喝,不要飯前大量喝水,最好早上起牀後和晚上睡前都喝點水。

【多喫蔬果和粗糧】 很多果蔬含水量高達90%以上,是補充水分的又一重要來源。綠色和橙黃色蔬果如西蘭花、胡蘿蔔、彩椒、芒果等富含β-胡蘿蔔素,其在體內可以轉化爲維A,多喫這類果蔬,有利於緩解因缺乏維A導致的細胞乾燥和脫落。此外,番茄裏的番茄紅素、葡萄裏的花青素、各種果蔬中的維C,這些成分均有利於皮膚健康。建議每天至少喫300克~500克蔬菜,深色蔬菜佔到一半以上,建議水果每天要喫到200克~350克。粗糧富含各種B族維生素,其中維B2、維B6等都跟皮膚健康相關。粗糧主要有燕麥、蕎麥、藜麥、小米、高粱、薏米、紅豆、綠豆等,建議將其直接做成雜糧飯、雜糧粥、雜糧豆漿或者直接磨成全穀粉再蒸饅頭或做麪條。

【增加粥、豆漿、牛奶、湯等】 入秋後多喝湯湯水水可以防秋燥,如湯水、粥、豆漿、牛奶等,最好每餐能包含其中一種。做法其實都很簡單:提前一夜淘洗好雜糧雜豆等放入豆漿機中,加好水,第二天起牀後啓動開關,洗漱好了,豆漿也好了,還可以帶在路上喝;現在市面上還有一種料理機,一分鐘就可以將雜糧雜豆打碎,我們也完全可以將各種雜糧雜豆提前煮熟或蒸熟,分裝好放入冰箱冷凍保存,每天早上取出部分加入開水,馬上就可以喝上香噴噴熱乎乎的雜糧豆漿;做粥也不難,現在很多電飯煲都有預約功能,前一天晚上把雜糧雜豆淘洗好放入電飯煲,加好水,定好時間,電飯煲在起牀前一小時開始工作,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喝到熱乎乎的雜糧粥了;做湯可以用高壓鍋,隔三差五地熬點海帶、山藥、藕、冬瓜加排骨的湯或者魚湯,讓皮膚更水嫩。

【適量喫堅果】 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的重要食物來源。獲取充足必需脂肪酸可以使皮膚保持很好的“油潤”狀態,更好鎖住水分。堅果中的鋅也對預防皮膚乾燥有幫助,鋅含量豐富的堅果有南瓜子、山核桃等。建議每天喫一小把帶殼堅果(原味、閉口爲佳)即可。

【增加白色食物】中醫上講肺主皮毛,注意養肺,自然皮膚好、頭髮好。肺喜潤而惡燥,入秋後肺也最易受到侵襲和傷害,引起咳嗽多痰等問題,因此秋季養肺尤爲重要。中醫認爲白色食物入肺,所以秋天多食白色食物有防秋燥的作用。常見的白色食物有蓮子、山藥、藕、白蘿蔔、百合、冬瓜、銀耳、梨等。

【飲食清淡】 秋季天干氣燥,要儘量少喫辛辣、油炸、燒烤,烹調中儘量少放或不放辣椒,多采用燉、煮、蒸、水焯、涼拌等烹調方式。

(國家註冊營養師-谷傳玲)

【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可關注“大衆衛生報”微信公衆號:dzws001歡迎一起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