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年。

  從1978年到2018年,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四川的法治建設藍圖也從無到有,司法公正邁出了更加堅實的腳步,依法治省繪就了更加絢爛的篇章。

  連日來,我們翻閱了一頁頁史料,翻看了一幀幀老照片;我們尋訪四川的老法官、老檢察官、老公安民警、老司法工作者,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我們探訪了警史博物館,老警車帶我們穿越回到幾十年前的舊時光;我們約訪了一位位法學專家、律師,透過他們的專業視角和研究,爲我們條分縷析四十年來四川的法治建設之路……

  自今日起,本報推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特別報道。作爲見證者、親歷者、傾聽者、記錄者,我們將梳理、捕捉、紀錄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全省圍繞改革開放總要求在法治建設方面發生的點滴變化和取得的偉大成就。敬請期待。

  

  今日人物 龔讀綸

  在四川,老一輩的政法人都認識龔讀綸,一位堅守理想與信仰的老共產黨員,一位參與過十年反腐鬥爭的老檢察長,一位四川檢察事業發展的時代見證人。

  1988年到1998年,龔讀綸任四川檢察掌舵人。回首十年檢察歲月,龔老這樣形容:“這十年是我付出最多的十年,是工作最艱難的十年。面對查辦貪污、賄賂、瀆職案件的阻力,我就帶頭去同腐敗分子作鬥爭。”

  

  龔讀綸接受記者採訪

   戰鬥在沒有硝煙的戰場

  龔老出身書香門第,祖父與父親都投身於教育事業,祖父龔道耕是有名的經學大師、教育家。1950年前,龔老一直打算繼承家業,直到他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革命理想的種子便種下了。加入共產黨,投身革命……1974年,龔老擔任成都市委祕書長,而後任成都市委常委。上世紀80年代初,他開始分管政法、青教等工作。1988年,他從成都市委調任省檢察院擔任檢察長。

  初到檢察,龔老就遇到挑戰——反腐敗鬥爭。198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打擊經濟領域中嚴重犯罪活動的決定》,伴隨着改革開放,一場懲治貪污、賄賂等經濟犯罪的活動在全國鋪開。1988年11月,省委成立由顧金池、白尚武、謝世傑、曹慶澤、龔讀綸組成的“反腐敗五人小組”,領導和協商全省反腐敗查辦案件工作。

  “反對腐敗,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反貪局長要查處腐敗分子,腐敗分子就要反過來整反貪局長,而我就有同樣的感受。”龔老講起了當年辦案的故事。

  一個故事

  1990年,省紀委將一名正廳級幹部鄭某的瀆職案移交給省檢察院。鄭某知道此事立刻外逃。龔老決定,通過公安部門在全國發布通緝令,並派遣副檢察長坐鎮上海追捕,同時派出專案組到香港調查。

  當查到鄭某在香港炒外匯的問題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鄭某買通香港某報,在頭版頭條刊載了爆炸性新聞《四川省最高檢察官包庇他的妻子貪污鉅額公款》,更有別有用心的人將報紙翻印,四處散播,還送給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政法機關,妄圖給辦案施加阻力。

  龔老堅決查案,耗時三個月查明瞭真相,將鄭某抓獲歸案。原來,鄭某在香港擅自挪用公款炒賣外匯,給國家財產造成重大損失。鄭某潛逃後一直藏在上海青浦縣,收買了一名幹部並竊取了大量機密材料。鄭某改寫了一則龔老包庇妻子的新聞,通過一名境外記者送到了香港某報。檢察機關還查出鄭某給臺灣情報機關寫信的底稿。法院審理認定鄭某犯瀆職和盜竊國家機密情報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0年。

  有人說龔老不講情,還有人到他家裏鬧事。“有人拿錢來收買你,你能不能拒腐蝕?有人拿權勢來威脅你,你能不能頂住?有人通過熟人來說情,你能不能鐵面無私?”一連三個反問,龔老擲地有聲:“反腐敗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只有把案子搞得準,才能打得狠。”

  1996年1月2日,龔讀綸在全省檢察長工作會上做報告

  省檢察院供圖

   檢察工作從來離不開羣衆

  1989年夏天,龔老因頭部切除腦瘤後需要放射治療住進了醫院。當時,一些人打着反腐敗的旗號製造混亂。病牀上的龔老拿起紙筆,給省委領導寫了一份報告,希望能在國慶前舉辦一次反貪污賄賂展覽。報告得到了省委領導批示同意。

  一次展覽

  1989年9月15日,一個頗具規模的“四川省反貪污賄賂展覽”在省展覽館正式展出,20天內觀衆達30餘萬人次。展覽在成都結束後,又到綿陽、廣元等地巡展。65天中,參觀者達43萬多人次。

  展覽不僅起到了警示作用,也讓羣衆看到了黨和政府、檢察機關反腐敗的決心。同期兩高發布的《關於貪污、受賄等犯罪分子必須在限期內投案自首的通告》也起到了極大震懾作用。

  當年,全省羣衆舉報信件大幅上升,僅8、9、10三個月羣衆舉報就達到1.8萬多件;這一年,全省有2700多人到檢察機關自首,檢察機關立案查處了4700多件貪污賄賂案件,創歷史新高。

  “有的到檢察機關自首,有的抱着贓款在展覽現場投案。”龔老發出爽朗的笑聲。其間,展覽現場受理舉報線索46件,涉及金額60多萬元;有8人蔘觀後,主動交出贓款19萬多元。

  “檢察機關發現犯罪、證實犯罪要依靠羣衆;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能,要依靠羣衆監督;檢察機關同腐敗分子作鬥爭,要靠羣衆舉報。因此,必須加強檢察宣傳,實行專門機關同羣衆路線相結合。”在龔老看來,反腐敗從來都離不開羣衆。那十年,全省各級檢察院相繼建起舉報中心,將發動羣衆貫穿舉報工作全過程。

  當時有人認爲反腐敗會影響經濟建設,影響改革開放。龔老先後在報刊上發表了《論反腐敗同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等十多篇文章。龔老說:“司法機關依法懲治貪污賄賂等經濟犯罪,爲國家、集體挽回了大量經濟損失。改革越深化,開放越擴大,經濟越發展,越要堅持反腐敗鬥爭。”

  

  85歲的龔讀綸對十年檢察生涯記憶猶新

   “己不正焉能正人”

  對檢察院,龔老最初的印象是窮。龔老說,雖然窮,但志氣不能短,追求公平正義的理想不能少。

  加強關注檢察機關建設成了龔老的重點。龔老到省檢察院時,只有一棟二層小樓。“走在木樓梯上,發出嘎吱嘎吱的響聲。”龔老回憶,那時還有很多檢察院租、借辦公用房。十年間,全省檢察機關基礎建設有了突破性發展。現在的省檢察院大樓,就是龔老在任期間建的。

  “打鐵必須墩子硬”。那十年,檢察機關年年召開會議講檢察隊伍建設。那時,全省檢察隊伍已達到1萬餘人,政治思想教育與業務培訓成了重點工作。

  1996年1月6日,龔讀綸爲1995年度工作綜合考評優秀集體頒獎

  省檢察院供圖

  “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不少人找龔老說情送禮,均被拒絕。有一年,省檢察院反貪局查辦了省郵電局一個案子,追回了400餘萬元損失。爲表感謝,省郵電局送了價值30餘萬元的車輛、移動電話等辦案工具。龔老知道後,要求必須退回。“要知道,那時我們辦案確實需要這些。”龔老說。

  “檢察機關辦案,發案單位就要表示表示,怎麼能夠秉公執法?”龔老認爲,檢察機關絕不能“燈下黑”。說到這裏,龔老念起了莎士比亞的一段話: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只要一點點,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

  1989年以來,省檢察院黨組每年都要向全院幹警述職,龔老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1992年,股市未形成前,龔老買了2000元股票。得知領導幹部不能買股票,龔老當即退出。後來,他在省檢察院大會上進行檢討。

   最好的養老是事業養老

  如今,85歲的龔老很忙,看書、寫字、做研究、堅持走路……

  1998年,龔老從檢察長崗位上退下來。“剛開始不習慣,總覺得人雖老、熱尚在、心難閒。”他說:“我在《人民的名義》中陳岩石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就是退而不休。”

  1999年,龔老志願來到了省關工委工作,像在職時那樣,經常下基層調查研究,熬夜寫講稿和調研報告,一干就是14年。和在職不同,這份工作沒有工資。

  “我們2004年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流動人口調查,讓四川關愛留守兒童行動走在了全國前列。”說到這裏,龔老滿是驕傲。其間,龔老多次受邀到市州、區縣關工委講課。“當地要給我講課費,我一律拒收。我說給大家講課是我該做的。如果收了錢,我就一錢不值了。”龔老說。

  2013年,龔老80歲。按規定,他向省委寫了辭職報告:“我第二次退休以後,將以老年志願者的身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繼續做一些關心下一代工作,以實現一名共產黨員爲實現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的誓言。”

  回顧人生八十五載,龔讀綸用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裏的一段話: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庸碌無爲而羞愧。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全人類解放而奮鬥。”

  這段話,不僅是龔老的座右銘,也是他用一生踐行的信仰。採訪結束,龔老將自己的書《我的感悟》送給了記者。書裏,他以一名6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身份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龔老在書裏還回憶了和妻子王幼麟第一次見面的場景。龔老回憶說:“我第一次和她見面時就表示,我們都年輕,要以工作學習爲重。當時,我們倆都在爭取入黨。我還清楚地記得,她送我的禮物是一本書《聯共布黨史》,我送她的是《論巴黎公社》,都是關於共產主義的。”

  

  “那時,人們的私心雜念少,把事業看得很重,把名利看得很淡;人的一生不應該只追求個人和家庭的幸福,而更應該追求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書中的這句話,龔老一直用自己的人生實踐着。

  

  本報記者麻蓉生趙文/文蔣京洲/圖

  編輯 徐毓蔚

   四川法制報

  權威法治報道 專業法律視角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添加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