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題目,估計你多半也會想到詩的下半句“無人知是荔枝來”。今天,我們來一起說一說荔枝這種原產中國的水果。

荔枝屬於雙子葉植物中的無患子科荔枝屬。荔枝樹是一種高大的喬木,能夠長到10多米,有三四層樓那麼高。荔枝的果實像李子那麼大,先是青綠色的,成熟以後變成紅色。荔枝果皮的表面有鱗片一樣的凸起,很是粗糙。這果皮其實很容易剝開。如果你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果皮上有一條細線,順着這條線輕輕一摳,就可以輕鬆打開了。荔枝的果肉晶瑩肥厚,就像白色的果凍,喫起來甜中略微帶酸,非常可口。大部分品種的荔枝果肉裏面是有果核的,只不過果核大小不一。

荔枝對水熱條件的要求比較高,在中國主要分佈在華南地區,主產區是廣東、廣西和福建,海南和臺灣也有不少栽種,雲南和四川就只有少量分佈了。再往北,即便有荔枝樹,也是無法結果的。

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已經有關於荔枝的明確記載了。漢武帝時期,在上林苑引種了西域和南方的奇花異木,其中就有荔枝樹。當時著名的辭賦大家司馬相如曾經爲武帝作了一篇氣勢恢宏的《上林賦》,其中“荅遝(dá tà)離支”一句中的“離支”指的就是荔枝。然而,荔枝畢竟是熱帶水果,栽種在北方苑囿裏的荔枝樹終究是結不了果的,即便是皇帝也只能喫從南方送到京城的荔枝。千里飛騎喫荔枝,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當時的大詩人杜牧曾作《過華清宮絕句》,其中一首言道:“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把統治者荒淫無道的生活揭露得淋漓盡致。

北宋大詩人蘇軾被貶到廣東惠州時,品嚐到了當地的荔枝,遂讚不絕口,還賦詩一首:“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宋代福建莆田人蔡襄寫了第一本荔枝專著——《荔枝譜》,主要是記載了福建所產30多個品種的荔枝。蔡襄還注意到了荔枝分佈的地理界限,說北至水口(現在的福建南平附近)就因爲氣候稍冷而不能栽培荔枝了。荔枝是中國的特產,但很早就遠銷他國。蔡襄在《荔枝譜》中提到商人已經把荔枝賣到了北戎、西夏、新羅、日本、琉球、大食等地。

到了明清時期,荔枝的栽培更加興盛。明代福建長樂的博物學家謝肇淛在《五雜俎》中將荔枝與其他水果作了對比,說“蘋婆如佳婦,蒲萄如美女,楊梅如名妓,荔枝則廣寒中仙子”。在他看來,荔枝與蘋果、葡萄和楊梅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明清之際,荔枝也被引種到其他國家,如印度、泰國等地。英語當中的荔枝譯作“litchi”,就是根據中國人對荔枝的稱呼音譯而成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