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戲是中國傳統導引養生的一個重要功法,其創編者華佗 ,出生在東漢末沛國譙縣。 其一生著述頗豐,但均亡佚。今傳《中藏經 》、《華佗神醫祕傳 》等皆託名之作。

五禽戲的由來

一次,華佗看到一個小孩抓着門閂來回蕩着玩耍,便聯想起“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道理,於是想到人的大多疾病都是由於氣血不暢和瘀寒停滯而造成的,如果人體也像“戶樞”那樣經常活動,讓氣血暢通,就會增進健康,不易生病了。

於是,華佗有時間就專心致志地研究鍛鍊身體的方法,參照當時古人鍛鍊身體的“導引術”,不斷琢磨改進,根據各種動物的動作,創造一套模仿虎、鹿、猿、熊、鳥五種動物的拳法。這套拳,模仿猛虎猛撲呼嘯,模仿小鹿愉快飛奔,模仿猿猴左右跳躍,模仿黑熊慢步行走,以及模仿鳥兒展翅飛翔等動作,通過這一系列的運作,能清利頭目,增強心肺功能,強壯腰腎,滑利關節,促進身體素質的增強,簡便易學,故不論男女老幼均可選練,待體質逐漸增強後再練全套動作。

《後漢書·方術列傳·華佗傳》記載:“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

夫五禽戲法,任力爲之,以汗出爲度,有汗以粉塗身,消穀食,益氣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虎戲者,四肢距地,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側腳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

鹿戲者,四肢距地,引項反顧,左三右二,左右伸腳,伸縮亦三亦二也。

熊戲者,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猿戲者,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一七,以腳拘物自懸,左右七,手鉤卻立,按頭各七。

鳥戲者,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腳,手挽足距各七,縮伸二臂各七也。

“五禽戲”在練習時不宜太累,以出汗爲標準,適可而止。其鍛鍊要做到: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呼吸均勻,形神合一。練熊戲時要在沉穩之中寓有輕靈,將其剽悍之性表現出來;練虎戲時要表現出威武勇猛的神態,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練猿戲時要仿效猿敏捷靈活之性;練鹿戲時要體現其靜謐恬然之態;練鳥戲時要表現其展翅凌雲之勢,方可融形神爲一體。常練五禽之戲,可活動腰肢關節,壯腰健腎,疏肝健脾,補益心肺,從而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