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每個崗位彷彿就像一盞路燈,也許它不在你身邊,你不曾看見到它的光芒,但正是這一盞盞“燈”,積沙成塔,將我們的家園照亮。趙經榮就好似這樣一盞路燈,他是林泉鄉小溪山村一名普通的保潔員。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開展以來,使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像保潔員這個羣體,瞭解他們背後的故事。

老趙的主戰場

趙經榮,今年72歲,是林泉鄉小溪山村一名普通的保潔員,他負責小溪山村集鎮衛生及周邊3個村民組的日常保潔,這裏就是他的主戰場,他用自己的辛勤和責任描繪着他心中小溪山村的“富春山居圖”。

平日裏,趙經榮在天朦朦亮時便起牀了,帶着一大瓶“礦泉水”,套上那雙早已經洗不乾淨的保潔員手套,穿上“橙馬甲”,準時出現在小溪山村集鎮上,上午環衛垃圾清運車會集中清運一次垃圾,他要趕在那之前把責任區昨天產生的垃圾清掃入桶。

垃圾入桶後,趙師傅開始了陳年垃圾和漏網之魚的“偵查”,遠遠的就能看見他拉着清潔車,鑽進後山竹林。他擔任保潔員後的一段時間裏,大家時常看見他拖着垃圾桶鑽進後山,一兩個小時後,又費力的拖着垃圾桶鑽出來。一來二去,村上的老百姓再也不好意思將垃圾亂倒亂拋,陳年垃圾也逐漸被清運消化。

老趙小日子

老趙是個老實人,和老伴兩人在家種種田帶帶孫子,兩個孩子都在外地務工,“撿垃圾”這個活,他已經習以爲常了。老伴很支持他的工作,一家人將保潔員認爲是公益事業。逢年過節,返鄉的人增多,垃圾也隨着多了起來,當人們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慶氣氛中時,他默默地起早貪黑,清理着成倍的垃圾,“橙馬甲”一直守護着這座村莊。孩子們常常擔心他辛苦,他卻覺得十分有成就感,義務監督着羣衆垃圾分類,垃圾入桶,提醒羣衆戒掉燃放煙花爆竹的陋習。

趙經榮,一個平凡、老實、勤勞的保潔員,他代表着基層羣衆觀念的轉變,代表着環保意識在基層的普及,代表着社會的逐漸進步。

老趙雙重身份

老趙不僅是保潔員,也是文明衛生生活習慣的宣傳員,“橙馬甲”格外醒目,“橙馬甲”精神也感染着一方人,村幹部和村上的小輩們都親切的稱他“經榮叔”。老實本分的經榮叔也有脾氣急的時候,集鎮是村上最熱鬧的地方,個別羣衆家門口亂堆亂放,影響了集鎮形象,鄉村幹部幾次上門好言勸說效果也不佳,情急之下帶着老趙來現場看,老趙一看,那還了得,扯着嗓子就開始叫,趕來的羣衆自然認識這每天忙忙碌碌的老趙,在老趙“話糙理不糙”的分析下,趕緊挽起袖子該搬的搬,該扔的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