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屬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今年自治區將該縣列入全區2018年整縣脫貧摘帽計劃任務縣,面對2018年整縣脫貧摘帽這項艱鉅而光榮的政治任務,金秀縣委、縣政府自覺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牢主體責任,採取強有力措施,盡銳出戰,採取“五千”破“萬難”的方法,紮實有序推進脫貧摘帽各項工作。

跨越千山萬水 破解“貧瘠式”脫貧難題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近年來,金秀堅持“脫貧攻堅、交通先行”理念,積極推行“交通+特色產業”“交通+旅遊休閒”“交通+電商快遞”等附加型產業模式,歷經千山萬水,破解交通“貧瘠式”脫貧難題。

對於大瑤山偏遠山區的羣衆來說,交通運輸就是制約他們脫貧致富的瓶頸之一,而對他們“造血式”扶貧所開的“處方”無疑就是修路。隨着鄉村扶貧路的建設,鄉村旅遊服務業異軍突起,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更多的農民從傳統農業轉向第二、三產業,經濟收入直線增長。六巷鄉大嶺村是國家級三類貧困村,交通極爲不便,生產生活物資均靠人背馬馱,從鄉村公路沿線到大嶺村,爬坡上坎要2個多小時,自修好能通行19座的旅遊巴車路以來,大嶺村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結合濃郁的瑤族民族風情,極力打造“交通+旅遊休閒”“交通+特色產業”,2017年年底大嶺村已實現整村脫貧摘帽的任務。

統計顯示,金秀扶貧路項目共有1448個:包括機耕路57條,產業路174條,村屯巷道268條,村屯硬化路544條,砂石路165條,橋樑207座,項目計劃總投資11.78億元,全縣受益羣衆40637人,佔總人口的25.8%。

不辭千辛萬苦 破解“單一式”脫貧難題

近年來,金秀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全縣幫扶幹部不辭千辛萬苦,克難攻堅、精準施策,破解產業“單一式”脫貧難題。全縣“5+2”特色產業覆蓋貧困戶總數10640戶,覆蓋率95.77%,28個貧困村“3+1”特色產業覆蓋率均超過80%,實現扶貧產業遍地開花、全面覆蓋。

2016年通過獎補方式,鼓勵貧困戶立足本地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水果、茶葉、中草藥等3大產業爲主的特色優勢產業,形成山內鄉(鎮)發展“茶葉+”和“中草藥+”爲主、山外鄉(鎮)發展“水果+”爲主的多套餐產業扶貧模式,實現“山外人均1畝果,山內人均1畝茶”的目標。2017年,全縣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459萬元,扶持貧困戶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以及低產改造等,覆蓋全縣77個行政村6700餘戶貧困戶,帶動3000多貧困人口脫貧。目前,水果種植面積達12.8萬畝、茶葉種植面積達6.7萬畝,茶葉和水果等產業覆蓋全縣89.69%的貧困人口,年產值達7億元以上。

同時,推行“社企聯姻、上下聯動、集中聯建、社社聯誼、社戶聯合”,“五聯推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模式,截至今年10月,全縣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258.1萬元,其中2016年度和2017年度脫貧的11個貧困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3萬元,全縣2018年14個預脫貧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也均達3萬元以上。

走遍千家萬戶 破解“插花式”脫貧難題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今年5月起,各鄉鎮、村因地制宜召開貧困戶、脫貧示範戶、幫扶幹部“三方”見面會,開展“三級班子”深入基層解難事辦實事“三個走遍”走訪活動,通過走訪貧困戶,聽貧困戶“身邊人”現身說事,走遍千家萬戶,破解“插花式”脫貧難題,進而引導貧困戶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勤勞致富,成效明顯。

堅持“一線靠前指揮、充實一線力量、一線解決問題、一線績效考覈”的工作模式,金秀瑤族自治縣四家班子領導積極開展下鄉進村蹲點和“三個走遍”走訪活動。截至9月,縣四家領導班子成員已完成對全縣77個村4個社區68%以上走訪,走訪達1700多人次,爲基層解決交通、產業、房屋建設等難題400多個;鄉(鎮)領導班子走訪所在鄉(鎮)的屯(村〈居〉民小組)3000多人次,解決發展和惠民生問題8類900多條;村(社區)“兩委”班子(含駐村工作隊員和貧困村“第一書記”)原則上每年走訪所在村(社區)的農戶(居民戶)62000餘次,走訪“十三五”貧困戶51000餘次,收集彙總意見建議9000餘條,進一步了密切幹羣關係,羣衆滿意度逐步提升。

各鄉鎮組織包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幹部深入村屯、貧困戶家中,通過走訪、召開五人議事小組會議等形式,讓各村把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找出來,把本村脫貧工作中先進、後進典型事例挑出來,大家集思廣益,找準各村脫貧短板和困難羣衆脫貧問題癥結所在,從而確定“三方”見面會主題,提高“三方”見面會的針對性。

在羅香鄉龍坪村活動現場,貧困戶代表譚似海動情地說:“在幫扶人和駐村工作隊來宣傳扶貧政策後,我發展起自己的產業,有清水魚養殖和砂糖橘種植,還用多餘的時間外出務工,收入比以前大大提高了,我非常感謝黨和國家。有大家的關心,我們一家人一定會辛勤勞動,今年一定能實現脫貧奔小康!”

隨後,今年即將要上大學的貧困學生代表陳金蓮表示:“我沒有學雜費方面的困擾,因爲‘雨露計劃’、生源地助學貸款等政策都能幫助貧困學生解決就學困難。我今後一定會努力讀書,回報大家的關愛!”

費盡千言萬語 破解“空談式”脫貧難題

自2015年以來,金秀以“樹立爲民服務理念、加大脫貧攻堅宣傳力度”爲抓手,縣鄉村幹部、“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員費盡千言萬語,切實做到脫貧攻堅宣傳普及全覆蓋,破解“空談式”扶貧難題,使金秀脫貧攻堅工作真正得到羣衆認可,獲得羣衆支持,提升貧困羣衆的內生動力和人民羣衆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今年以來,該縣印發了脫貧攻堅政策宣傳掛曆1.4萬份、宣傳手冊1.5萬冊,開展文藝宣傳108場次,全縣脫貧攻堅新聞、信息在自治區級以上主流媒體刊發稿件161篇,更新脫貧攻堅戶外宣傳牌346塊,實現鄉(鎮)、村屯固定標語全覆蓋。由縣領導、講師團、“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等組成的政策宣講團,深入全縣77個行政村、445個自然屯,進行地毯式、全覆蓋地精準扶貧政策宣講。8月21日晚,金秀舉行2018年“鏖戰100天·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表彰了“十大脫貧致富光榮戶”“十大創業致富帶頭人”“十佳幫扶脫貧好乾部”,並進行授旗儀式及集體宣誓,營造衝刺決勝脫貧摘帽良好氛圍。

做到千方百計 破解“被動式”脫貧難題

生態是金秀的基礎和根本,旅遊業是金秀利用生態資源爲貧困戶量身定製的特色產業,很多村屯都積極、主動走上了“生態+”產業扶貧的路子。當地貧困村民有的成爲護林員,有的種上油茶、中草藥和水果,有的辦起農家樂,金秀的“生態+”產業精準扶貧模式,被列爲廣西脫貧攻堅工作亮點。

“從我們‘生態+’產業扶貧的實踐來看,生態和發展並不矛盾。離開生態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金秀在管護好水源林,維護好生態屏障的同時,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在原有野生茶、甜茶、水果種植產業的基礎上,通過‘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模式,用3年時間種植10萬畝瑤藥和10萬畝油茶,爲金秀的康養產業提供硬件支撐,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縣長蘭向東說。

“旅遊+”是金秀又一項利用生態資源爲貧困戶量身定製的特色發展模式。2017年,金秀通過深入實施旅遊扶貧到村到戶工程,積極推進“百里瑤寨風情畫廊”項目建設,因地制宜,大力建設特色旅遊村,使一些有條件的貧困村、貧困戶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家一藝”的良好鄉村旅遊格局,有力地帶動貧困村羣衆增收脫貧。目前,“2+2+1”民宿旅遊示範點打造任務已完成,民宿旅遊牀位達到500個。通過對10多個貧困村屯進行旅遊建設開發,發展“休閒農莊”旅遊項目,有力地推進貧困村旅遊產業的發展,並帶動1300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此外,金秀積極抓好定點幫扶工作,主動完善粵桂扶貧協作對接機制,舉辦2場“茂南·金秀攜手奔小康招商推介會”,分別與兩個商會簽署委託招商協議書,與兩地7家企業分別簽署了合作投資意向書。同時,用好協作資金,2018年,協作資金爲3230萬元,主要用於產業項目和易地扶貧搬遷方面。

此外,積極對接做好哈爾濱工業大學定點幫扶工作。近三年來,哈爾濱工業大學立足高校科教資源優勢,大力實施教育幫扶、人才幫扶、科技幫扶、支教幫扶、愛心幫扶“五大工程”,直接和間接投入資金1100餘萬元,提升金秀教育教學水平,通過超市銷售、發動羣衆購買和電商平臺銷售等方式,幫助銷售金秀農特產品累計超過150萬元。(通訊員:盤斌 陳海清/編輯:卓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