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號、限價之下,房企不能賣號子了,也捆綁不了車位,而虛報價格的精裝則面臨維權的風險。個別開發商爲了增加利潤,盯上了偷面積的“改造費”。

兩房變三房

要額外收取11萬元改造費

林女士買的房子位於富陽,均價1.6萬元/m2。“今年6月進行搖號選房,我買的是100m2,開發商之前所展示的樣板房是拓展好的,銷售說大約有130m2。但在籤合同的時候,要額外收11萬元的改造費用,說是第三方統一幫我們改造。”

對林女士來說,30m2的“偷面積”誘惑力不小。“改造好能做三房,但改之前,估計只能做兩房。”

“當時我們買這批房子的人都交了11萬元的改造費,但後來得知,去年賣出的這批房源,改造費只要1萬元,那時候房價大概在1.3萬元/m2。房價漲了我能接受,但連改造費也漲了,這其實就是變相額外收錢。”林女士說,由於自己不答應交這筆錢,開發商還一度不讓她網籤。

無獨有偶,樊先生也在“錢報杭州房產”微信後臺爆料:“我準備買良渚一個精裝樓盤,結果銷售和我說要交500元/m2的改造費,才能變成三房,不然就是兩房。也就是說我買89m2的戶型,享受三房要多付4萬多元,120m2要多付6萬元。如果我不交,拓展部分就是原始狀態交付,其它部分都是精裝修好的。”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這其實就是變相加價。現在限價,房子價格批不高,就想辦法以其他名目收費。開發商利用改造可拓展面積,通過第三方隨意收取並提高改造費用。”

房企偷面積

風險變大

2016年9月,浙江省政府辦公廳發文,明確我省“2016年10月1日起,全省各市、縣中心城區或城市核心區出讓或劃撥土地上的新建住宅,全部實行全裝修和成品交付”。

事實上,目前杭州銷售的樓盤大多是精裝修交付。一位房企內部人士透露了改造的祕密,“偷面積是爲了增加戶型吸引力。一般都含在房價裏,由開發商指定裝飾公司在毛坯竣工驗收後進行改造,與精裝修同步進行。但在籤合同時,房企爲了規避風險,則是由業主和指定裝飾公司籤一份委託協議。”

“早期項目可能會有偷面積的可能,但現在規定都是精裝修後統一報批,如果中途在毛坯驗收後進行改造,開發商也會承擔相應的風險。”一家房企的工程負責人告訴記者。

樊先生買的樓盤是精裝修交付,開發商提出可以在毛坯交付後進行改造,這很有可能就涉及到違規操作。

杭州另一個精裝樓盤,也是在新規出臺後拿的地,儘管在賣房時宣傳89㎡房源可拓展三房,但簽完合同卻說不能改造,事實上房企不敢承擔這個風險。

“我買房的時候,銷售人員在圖紙上給我看了可拓展的區域,說到時候可以自行改造。”劉女士告訴記者,當時以爲自己買的就是個三房。

簽完合同後,劉女士才發現,自己買的89平方米就是兩房,開發商又說不能改造了。實際上,“三房”只是銷售人員的說辭,並沒有白紙黑字寫下來。

浙江土地網資料顯示,劉女士所描述的這個樓盤,拿地時間在2017年6月。規劃中明確:設備平臺(無論主體結構內外)均按全部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容積率,這就杜絕了“偷面積”的可能性。換句話說,這個樓盤也已經不存在“偷面積”的可能。

開發商的反饋是,因爲合同裏籤的就是兩房,因此無法後期再改造。精裝驗收之後再改造設備平臺,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樊先生購買的精裝樓盤之所以敢於改造,也是鋌而走險,爲了賺取500元/m2的改造費。

來源:錢江晚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