獺兔是一種原產法國的既可食用又能用於裝飾的皮用動物,因其毛皮酷似珍貴毛皮獸水獺,故稱爲獺兔。獺兔肉質以細嫩、高蛋白、低膽固醇、低尿酸等特點而優於雞、牛、羊等肉,在國際上被譽爲“美容長壽”肉;獺兔的皮張是最好的工業皮料,價值很高。早就聽說白泥井鎮風水梁地區獺兔養殖規模很大,已發展成爲當地重要支柱產業,帶動一大批農民致富,我們調研組一直很想去看看。8月下旬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終於走進了風水梁一個規模不算很大的兔舍。

走進兔舍,沒有聞見想象中的惡臭,也沒有看到想象中的堆堆糞便,見到的是一排排整齊的籠子、一隻只潔白如雪的兔子。兔舍主人李大哥很愉快地帶着我們參觀,兔舍有取暖用的火牆和降溫用的風扇,還有自動喂水系統,每兩排籠子之間都有一道專門收集糞便的凹槽。

李大哥介紹說,自己與當地一家企業簽訂的供銷合同,企業免費爲自己提供宿舍、兔舍及設施設備,兔子養成之後,還能以不低於合同約定的最低價格回收商品兔及種兔。此外,在購買飼料和引進種兔時,企業也給予一定的優惠。李大哥的兔舍有648個兔籠72個種兔,年出欄量達1500只,企業簽訂的收購價是70元,扣除養殖成本45元,每隻兔子純利潤約爲25元,一年的純收入可達37500元,平時的工作他一個人就可以幹完,這個收入比原來種地時可高多了。

據瞭解,這片獺兔養殖區是東達蒙古王集團投資建設的,採用企業加農戶的模式,企業除了免費給養殖戶提供養兔所需設施設備、給予飼料供應優惠之外,還專門成立了一支專業性的動物疫病防控隊伍,對養殖戶進行入戶指導、培訓並對獺兔進行免疫和治療。此外,企業還按照農戶的需求把兔舍建成大、中、小三種型號,大型兔舍需要用3個勞動力,年出欄4000-5000只獺兔;中型兔舍需要用2個勞動力,年出欄2500-3000只獺兔;小型兔舍需要1個勞動力,年出欄1500只獺兔。目前已經有1500戶養殖戶與企業簽約,養殖量已經達到300萬隻,當地已成爲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獺兔養殖基地,僅養殖環節,每年就可爲當地農民增加純收入7500萬元以上。

農企結合的獺兔養殖模式,具有獨特的優勢:

一是降低養殖風險,增加養殖戶收入。由於有最低收購價保護,村民在養殖時便不用擔心獺兔銷售的問題,降低了獺兔銷售的市場風險,養殖戶只需盡心盡力把養殖搞好,只要不出現大的疫情,養殖戶肯定會掙到錢。此外,爲鼓勵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企業還在飼料上給予養殖戶一定的補貼,使農民收益最大化。

二是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促進企業發展。當地在建設獺兔養殖園區時,只是把其做爲整體規劃的一個小的環節,準備以特色種養殖爲依託,延伸出飼料、皮毛加工、肉聯食品加工等多個產業,形成一個較爲完整的產業鏈,目前,當地的貂、貉子、狐狸等特種養殖已初具規模,年產20萬噸的飼料廠正在建設,皮草服裝已遠銷國內外。

三是解決勞動力就業,維護社會穩定。風水梁村是一個移民新村,村民大多是從鄂爾多斯市生態較爲惡劣的地區搬遷過來的,大量的人口遷入使得當地政府不得不考慮新移民的就業問題。而獺兔養殖產業鏈條長,吸納就業能力強,很好地解決了新移民的就業問題,目前,養殖園區裏不光有當地的養殖戶,還有相當一部分養殖戶來自外省。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問題得到較好解決,有效改善了民生,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