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詠去世:90後開始嘗試失去的滋味

初二那年,同桌把MP3藏在校服肥大袖子裏,又把左邊一隻耳機塞到我的左耳,耳機裏這首青春的旋律,我再也沒忘掉。

2018年的高考,被報道時有一個標籤格外刺目——“最後一批90後的高考”。看到標題時,我的心裏咯噔一下,卻不及今天看到“李詠因癌去世”傷心和意外。

人類的成長比一棵樹還要無聲無息,我還沒接受自己離十七八歲已經漸行漸遠的現實,卻已經到了在公交車上要被稱呼“阿姨”的年紀。

17年12月14日,余光中逝世,課本里那首靜靜躺着的鄉愁成爲許多人的鄉愁;

18年3月14日,霍金病逝,年少時那顆最亮的啓明星終究消失在這凡間;

18年3月18日,李敖病逝,不知不覺李老83歲了,一輩子都在戰鬥的人卻再也握不住一杆筆;

18年10月25日,李詠去世,90後的金蛋再也無法砸開……

這一生的成長,不過就是看着那些熟悉的名字,一個一個地消失。

這是悲哀嗎?不是。可是我很難過。

這些人的離開,一次又一次警醒我們:90後已經到了需要面對失去的年紀。

轉眼,我們都不小了。

《非常6+1》是我跟奶奶唯一一個一起“追過的”綜藝。

那些倚在奶奶腿邊,懷裏抱着遙控器,從動畫片播到《非常6+1》,聽奶奶“吐槽”主持人髮型的日子不知不覺已經過去太久……

後來我看跑男,看《極限挑戰》,看《演員的誕生》……奶奶經常打着打着瞌睡倚在沙發上睡過去。

從前腿腳便利、變着花樣給我做好喫的奶奶兩年前患了中風,過年大家一起看春晚的時候,也會聽她唸叨一句:“那個長臉的李詠呢?”

我們的第一次失去不只是童年的記憶——主持人李詠,我們失去的是親人一點點流失的歲月。

雖然叫嚷着什麼事都不要家裏人管,可我們都還沒意識到,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

我很清楚,爲什麼一大早看到李詠去世的消息,除了震驚之外,還有很多悲痛。

因爲象牙塔裏的我無畏而快樂、無憂而不自擾,我不知道責任爲何、“成人”這二字究竟有多重。而看到新聞的那一刻,我知道我被隔離在人生的陽光一面,屬於我的那些人和事物,都已經開始失去。

你看啊,我們已經到了一個新的時代。央視節目不再是主流,90後的後面有了00後,我們不再是家裏最寶貴的小孩子,我們已經開始失去,慢慢會失去更多。

我也很久沒跟從前的那些同學朋友聊天,哪怕有消息也只是爲了給彼此的淘寶戰隊點個贊。

我把許嵩、周杰倫、五月天的歌聽了很多很多遍,還是在聽到那首《稻香》時心裏一軟。那些涼風陣陣的晚自習,那些安靜如水的日日夜夜,那些奔跑着的日子,那些歡聲笑語和偶爾嘆息……

我們失去不只是某個人,還有很多關於青春和成長的記憶。

那個看到《非常6+1》裏跳起舞來美如天鵝的女孩子心生羨豔的年紀,那個會因爲猜班上誰喜歡誰上課發呆走神的年紀,那個一舉一動都是電影情節的年紀……已經不見了。

我們開始擔心自己無法在最好的年紀脫單,開始憂慮未來迷茫如霧似乎找不到方向,甚至開始焦慮自己的狀態可能孤獨終老……

可我要說的是,我們的確在失去,卻不是再也沒有可能擁有.

未來還很長,小心安放過去,珍視每一個現在。

生而爲人,抵擋不住歲月的洪流,卻可以在洪流中不斷收穫和進步。

都說,長大是一瞬間的事情

在哪個瞬間,覺得自己忽然長大了呢?

留言區和小口袋聊一聊吧~

晚安,親愛的你~

En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