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華兒科雜誌, 2018,56(10) : 745-752.

兒童期肥胖是當今社會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不僅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而且增加許多成年期慢性病和腫瘤的發病風險。近30年來全球兒童肥胖快速增長,據估計2016年肥胖兒童超過1.2億。近10年來我國兒童肥胖率持續增長,並呈現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及富裕農村地區蔓延、郊區增長快於城區的新趨勢。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婦幼健康司的領導下,九市兒童體格發育調查協作組分別於1986、1996、2006年在9個城市開展了7歲以下兒童單純性肥胖流行病學調查。按計劃2016年進行第4次調查,本次調查在延續既往城區調查的基礎上將調查範圍由城區擴展到郊區,以便較全面掌握我國7歲以下兒童肥胖流行狀況。現將本次調查主要結果總結如下。

對象和方法

一、調查範圍及對象

2016年6—11月,在北京市、哈爾濱市、西安市(代表北片地區),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代表中片地區)、廣州市、福州市、昆明市(代表南片地區)共9個城市,每市選擇1~2箇中等經濟水平的城區、1~2箇中等經濟水平的郊區,每市調查城區及郊區7歲以下兒童均不少於5 000名。本研究已通過首都兒科研究所倫理委員會批准(SHERLL2015009)。

二、調查設計及方法

1.抽樣方法:

爲保證調查數據的高度可比性,本次調查與前3次調查抽樣方法一致:均採用分層整羣隨機抽樣,具體如下:(1)按性別及年齡列舉本市城區及郊區所有7歲以下兒童人數供抽樣(選區)使用,在每市城區及郊區分別選取1~2個有代表性的區。(2)在被選中的區內,仔細查閱並登記所有街道或居委會及幼兒園7歲以下兒童人數,根據構成比情況,按一定比例抽取街道或居委會及幼兒園,估算所包含的7歲以下兒童人數在1萬人以上。(3)3歲以下及散居兒童以街道或居委會爲單位進行整羣隨機抽樣,3歲(含)以上以幼兒園爲單位進行整羣隨機抽樣。(4)被抽取的調查點內的調查人數最少不得低於應調查人數的95%,每市調查人數城區及郊區均不少於5 000名。

2.超重和肥胖的篩查及判定:

根據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和(或)世界衛生組織(NCHS/WHO)推薦的身高的體重值,根據近期兒童保健卡或實測的方法,先初篩出≥標準體重110%的超重兒童,再由經過培訓的調查人員對初篩兒童進行統一的體重和身高(3歲以下測身長)測量。排除病理性或繼發性肥胖(鑑別診斷要點見文獻[12])後,進行最終診斷及分級,≥110%爲超重,120%~129%爲輕度肥胖,130%~149%爲中度肥胖,≥150%爲重度肥胖。

3.對照組的設立:

採用配對病例對照研究的方法,在被診斷爲"肥胖"的兒童中挑出"中度及以上肥胖"者作爲病例組,按與肥胖兒童同性別、同年齡(6月齡以內兩者相差不大於1個月、6~

4.調查問卷:

通過調查員現場問詢逐項填寫調查問卷,包括體檢、一般情況、個人史及母親孕產期情況、餵養及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父母及家庭情況等。

5.測量方法和質量控制:

體重、身高或身長測量嚴格按照"九市七歲以下兒童體格發育調查研究"的要求進行。參加調查的人員統一培訓,經考覈合格後方能參加調查工作。測量工具統一配置,每次測量前進行校正。肥胖兒童篩查嚴格按既定程序執行,鑑別診斷由負責醫生按統一標準進行。

三、統計學分析

應用EpiData 3.1編寫程序,實施雙重錄入,並進行邏輯檢驗。應用SAS 9.4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及統計分析。計算按年齡、性別及地理分佈的超重和肥胖檢出率。計數資料用例(%)描述,比較採用χ2檢驗。肥胖影響因素分析採用條件Logistic模型,自變量篩選採用逐步選擇法,引入變量和剔除變量的檢驗水準均爲0.05。

結果

2016年9個城市應調查7歲以下兒童113 083名(男59 277名、女53 806名),實際調查兒童110 485名(男57 917名、女52 568名),城區、郊區兒童分別爲55 515和54 970名,調查有效率97.7%。共篩查出7歲以下超重兒童9 317名,肥胖兒童4 712名,其中輕度、中度、重度肥胖分別爲3 146、1 272、294名。

一、2016年兒童超重和肥胖檢出率

7歲以下兒童超重總檢出率爲8.4%(9 317/110 485),其中男8.4%(4 843/57 917)、女8.5%(4 474/52 568);肥胖總檢出率爲4.2%(4 712/110 485),其中男4.9%(2 860/57 917)、女3.6%(1 852/52 568);各城市肥胖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63.403,P

表1 2016年9個城市7歲以下兒童流行病學調查樣本量及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名(%)]

注:橫屏或網頁版觀看效果更佳

調查城市

調查人數(名)

超重

肥胖

χ2a

Pa

合計

合計

合計

北京

8 026

7 621

15 647

634(7.9)

614(8.1)

1 248(8.0)

404(5.0)

337(4.4)

741(4.7)

3.254

0.196 5

哈爾濱

7 943

7 327

15 270

543(6.8)

548(7.5)

1 091(7.1)

503(6.3)

345(4.7)

848(5.5)

20.682

西安

5 924

5 453

11 377

514(8.7)

459(8.4)

973(8.6)

257(4.3)

139(2.6)

396(3.5)

25.098

上海

6 214

5 791

12 005

561(9.0)

526(9.1)

1 087(9.1)

311(5.0)

217(3.8)

528(4.4)

10.309

南京

5 783

5 338

11 121

678(11.7)

618(11.6)

1 296(11.7)

313(5.4)

179(3.3)

492(4.4)

29.483

武漢

6 430

5 704

12 134

717(11.2)

640(11.2)

1 357(11.2)

312(4.8)

211(3.7)

523(4.4)

9.068

0.010 7

廣州

5 446

4 572

10 018

385(7.1)

341(7.5)

726(7.2)

174(3.2)

116(2.5)

290(2.9)

4.816

0.090 0

福州

6 360

5 342

11 702

570(9.0)

469(8.8)

1 039(8.9)

436(6.8)

213(4.0)

649(5.5)

44.005

昆明

5 791

5 420

11 211

241(4.2)

259(4.8)

500(4.5)

150(2.6)

95(1.8)

245(2.2)

10.319

合計

57 917

52 568

110 485

4 843(8.4)

4 474(8.5)

9 317(8.4)

2 860(4.9)

1 852(3.6)

4 712(4.2)

113.809

注:a指男女在超重及肥胖率上的比較

表2 2016年9個城市7歲以下兒童流行病學調查各年齡組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名(%)]

注:橫屏或網頁版觀看效果更佳

年齡(歲)

調查人數(名)

超重

肥胖

χ2a

Pa

合計

合計

合計

1月齡~

8 885

8 188

17 073

799(9.0)

657(8.0)

1 456(8.5)

217(2.4)

165(2.0)

382(2.2)

8.828

0.011 2

1~

8 668

7 712

16 380

426(4.9)

329(4.3)

755(4.6)

97(1.1)

47(0.6)

144(0.9)

15.508

2~

7 163

6 577

13 740

292(4.1)

335(5.1)

627(4.6)

85(1.2)

93(1.4)

178(1.3)

8.893

0.011 7

3~

7 839

7 319

15 158

520(6.6)

617(8.4)

1 137(7.5)

234(3.0)

204(2.8)

438(2.9)

18.142

4~

10 466

9 455

19 921

981(9.4)

937(9.9)

1 918(9.6)

544(5.2)

416(4.4)

960(4.9)

7.892

0.019 3

5~

9 035

8 106

17 141

1 028(11.4)

953(11.8)

1 981(11.6)

861(9.5)

501(6.1)

1 362(8.0)

68.067

6~

5 861

5 211

11 072

797(13.6)

646(12.4)

1 443(13.0)

822(14.0)

426(8.2)

1 248(11.3)

103.693

合計

57 917

52 568

110 485

4 843(8.4)

4 474(8.5)

9 317(8.4)

2 860(4.9)

1 852(3.6)

4 712(4.2)

113.809

注:a指男女在超重及肥胖率上的比較

二、1986—2016年兒童肥胖檢出率的變化趨勢

本研究將2016年城區肥胖檢出率與以往調查城區數據進行比較。1986、1996、2006、2016年城區7歲以下兒童肥胖總檢出率分別爲0.9%、1.8%、3.2%、4.0%。從性別上看,與1986和2006年相比,男、女童肥胖檢出率均有增長(表3)。從年齡上看,肥胖增長主要集中在3歲以後(表4)。從地區上看,北、中、南三片肥胖檢出率也均有增長(表5)。

表3 9個城市城區7歲以下兒童不同性別肥胖檢出率1986—2016年變化趨勢[名(%)]

注:橫屏或網頁版觀看效果更佳

性別

1986

1996

2006

2016

χ2a

Pa

總數(名)

肥胖

總數(名)

肥胖

總數(名)

肥胖

總數(名)

肥胖

71 420

660(0.9)

56 970

1 205(2.1)

59 302

2 227(3.8)

29 054

1 341(4.6)

1 674.774

66 609

596(0.9)

52 731

726(1.4)

53 643

1 323(2.5)

26 461

837(3.1)

791.665

合計

138 029

1 256(0.9)

109 701

1 931(1.8)

112 945

3 550(3.2)

55 515

2 178(4.0)

2 446.047

注:a指肥胖率的比較

表4 9個城市城區7歲以下兒童各年齡組肥胖檢出率1986—2016年變化趨勢[名(%)]

注:橫屏或網頁版觀看效果更佳

年齡(歲)

1986

1996

2006

2016

χ2a

Pa

總數(名)

肥胖

總數(名)

肥胖

總數(名)

肥胖

總數(名)

肥胖

1月齡~

27 605

481(1.7)

12 642

156(1.2)

14 646

271(1.8)

8 831

177(2.0)

23.561

1~

19 427

133(0.7)

14 238

77(0.5)

16 347

151(0.9)

8 467

60(0.7)

16.243

2~

18 908

102(0.5)

14 523

67(0.5)

14 572

157(1.1)

7 153

92(1.3)

75.298

3~

21 078

113(0.5)

16 037

120(0.8)

15 626

292(1.9)

7 561

204(2.7)

305.722

4~

19 132

122(0.6)

17 300

257(1.5)

19 181

676(3.5)

10 005

458(4.6)

643.683

5~

15 669

147(0.9)

18 423

565(3.1)

19 631

1 105(5.6)

8 225

640(7.8)

873.056

6~

16 210

158(0.9)

16 538

689(4.2)

12 942

898(7.0)

5 273

547(10.4)

1 076.029

合計

138 029

1 256(0.9)

109 701

1 931(1.8)

112 945

3 550(3.2)

55 515

2 178(4.0)

2 446.047

注:a指肥胖率的比較

表5 不同地區兒童肥胖檢出率1986—2016年變化趨勢[名(%)]

注:橫屏或網頁版觀看效果更佳

地區

1986

1996

2006

2016

χ2a

Pa

總數(名)

肥胖

總數(名)

肥胖

總數(名)

肥胖

總數(名)

肥胖

31 301

562(1.8)

39 538

780(2.0)

35 439

1 137(3.2)

20 372

864(4.2)

403.119

52 138

464(0.9)

40 645

735(1.8)

37 031

1 412(3.9)

18 485

764(4.2)

1 170.341

54 590

230(0.4)

29 518

416(1.4)

40 475

1 001(2.5)

16 658

550(3.4)

1 016.969

合計

138 029

1 256(0.9)

109 701

1 931(1.8)

112 945

3 550(3.2)

55 515

2 178(4.0)

2 446.047

注:a指肥胖率的比較;北片指北京市、哈爾濱市、西安市;中片指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南片指廣州市、福州市、昆明市

三、兒童肥胖的影響因素分析

根據兒童年齡段特點和調查問卷的設計要求,在單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對1 163組配對(男776對、女387對)兒童(3~

表6 肥胖影響因素條件Logistic模型分析結果

注:橫屏或網頁版觀看效果更佳

變量

變量特徵

OR (95%CI)

χ2值

P值

出生體重(ga

2 500~4 000

1

≥4 000

1.559 (1.038~2.343)

4.580

0.032

分娩方式

自然產

1

剖宮產

1.651 (1.230~2.216)

11.132

妊娠期糖尿病

1

3.364 (1.406~8.047)

7.433

父親BMIb

正常

1

超重

1.935 (1.417~2.642)

17.267

肥胖

3.580 (2.304~5.561)

32.196

母親BMIb

正常

1

超重

2.305 (1.611~3.298)

20.854

肥胖

5.232 (2.751~9.949)

25.462

目前食慾c

一般

1

8.313 (5.385~12.833)

91.403

進食速度

適中

1

6.395 (4.539~9.010)

112.513

0.201 (0.103~0.394)

21.876

臨睡前喫東西

1

1.553 (1.113~2.166)

6.707

戶外活動方式

散步

1

追逐跑跳

0.540 (0.342~0.853)

6.990

視屏時間(h

1

2~

1.973 (1.423~2.736)

16.594

≥3

2.275 (1.413~3.661)

11.448

夜間睡眠時間(h

9~

1

8~

1.600 (1.074~2.385)

5.331

0.021

≥10

0.682 (0.491~0.947)

5.231

0.022

母親文化水平

等級變量(高到低)

1.589 (1.298~1.945)

20.174

注:BMI爲體質指數,OR爲比值比,CI爲可信區間;a按多分類變量處理,"

討論

本研究是一個定時間、定地點、定人羣的連續性監測學齡前兒童肥胖的國家級專項調查,首次調查始於1986年,當時採用WHO推薦的"NCHS/WHO身高的體重"標準進行超重和肥胖的判定。爲保證調查數據的高度一致性,以便準確掌握我國兒童肥胖流行的動態變化趨勢,此後每10年進行一次的調查均採用NCHS/WHO標準。隨着WHO新標準的頒佈及體質指數(BMI)指標在兒童營養評價中的廣泛應用,目前越來越多有關兒童超重和肥胖的研究在2歲後採用BMI指標,但"身高或身長的體重"仍然是篩查兒童超重和肥胖的常用指標。本次調查資料基於中國標準BMI (≥+2 SD)、WHO新標準BMI (≥+2 SD)獲得的7歲以下兒童肥胖總檢出率分別爲4.3%(男4.9%、女3.6%)、4.3%(男5.7%、女2.7%),與本結果的檢出率差異不明顯,提示爲保證調查數據的連續性和可比性而仍然沿用NCHS和WHO標準提供的流行病學資料仍能真實反映當今的現狀。

近30年來我國學齡前兒童的肥胖呈現快速增長趨勢。1986—2016年,兒童肥胖檢出率增長顯著,並且3歲以後增幅十分明顯,該增長速度遠高於全球5~

郊區檢出率超過城區是此次調查發現的新情況。近10年來隨着郊區農村逐步城鎮化,城郊兒童的生長差異已不十分明顯。爲全面掌握城郊肥胖流行的整體狀況,本次調查在延續既往九城市城區調查點的基礎上首次增加了郊區,調查結果顯示郊區兒童肥胖檢出率超過了城區0.6個百分點。從各城市看,北京、哈爾濱、南京、武漢、福州市的郊區肥胖檢出率均高於城區。結合前幾次調查發現:在1996—2006年,肥胖率由相對高的北京、上海一線大城市向哈爾濱、南京、福州等大城市蔓延,在2006—2016年,肥胖率又由相對較高的大城市的城區向郊區擴散,提示我國兒童肥胖增長態勢沒有得到有效遏制。

從兒童肥胖的年齡分佈看,檢出率在1~

多因素條件Logistic模型篩選出的肥胖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父母超重或肥胖、母妊娠期糖尿病、母親文化水平、出生體重、分娩方式、目前食慾、進食速度、臨睡前喫東西、戶外活動方式、視屏時間、夜間睡眠時間等。其中高出生體重、剖宮產、孕期糖尿病、母親超重或肥胖等危險因素,提示要關注母親在子女生命早期生長發育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重視從生命歷程流行病學角度遏制兒童肥胖的發生發展。美國學者Archer總結兒科學、進化生物學、人類學和流行病學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科學證據後發現女性在妊娠前、妊娠中和妊娠後的生理活動和身體組成影響子代的新陳代謝和疾病風險。生命早期的環境因素對兒童肥胖的影響也被隊列研究證實。篩查出的進食行爲、戶外活動方式、視屏時間、夜間睡眠時間及父母文化水平等危險因素,提示家庭在兒童科學撫育及良好行爲習慣養成中的重要作用,爲制定和完善以家庭爲基礎的學前兒童肥胖防控人羣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

家庭是嬰幼兒、學前兒童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和生活行爲方式的主要環境因素,在預防控制兒童肥胖的發生發展、促進兒童健康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協作組連續四次調查證實兒童肥胖影響因素儘管在不同時期有一些變化,但大多數影響因素都是比較明確的,呈現出明顯的與家庭(或父母)行爲或狀態的相關性。國內外多項研究均顯示肥胖具有明顯的家庭聚集性,間接證實肥胖與不健康的家庭共享環境因素有關。對以家庭爲基礎的兒童肥胖防控人羣策略的干預效果評價也證實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而且通過干預與家庭(或父母)行爲或狀態相關的危險因素也能促進以學校爲基礎的學齡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措施的實際效果。

近10年來我國兒童肥胖快速增長態勢沒有得到有效遏制,並且出現郊區超過城區的新情況。應抓住機體能量平衡調整的關鍵時期,重視和落實肥胖防控關口前移,從生命早期遏制兒童肥胖的發生發展。應關注母親在子女生命早期生長發育及家庭在兒童良好行爲習慣養成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強化家庭及個人健康責任,引導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點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導致肥胖的餵養飲食、生活行爲及家庭環境因素。應發展和完善以家庭爲基礎的學前兒童肥胖防控人羣策略,糾正不健康的家庭共享環境和兒童生活行爲方式。將來的兒童肥胖研究重點應聚焦在肥胖防控策略的制定、持續改進和實施效果評估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