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跨越兩代人的民族情

前言:55年前父輩之間建立起永恆的友情,38年後隔代之間依然延續着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民族情。隨着歲月流逝,時代變遷,那些記憶中的詞句以它特有的方式向我們講述着那個年代的故事……

鞋店裏的父子

“爸爸,你不要忙了,天氣這麼熱,喝口水。要不你回家休息吧。”在修鞋店裏,滿手油漬的艾山江·玉素甫江擦着額頭上的汗水,心疼地對眼前正在忙碌的招呼客人的漢族“爸爸”說。不瞭解的顧客會被艾山江的這番話所迷惑,瞭解的顧客會被艾山江的孝心所感動。是什麼原因讓不同民族的兩個人情同父子,這段感人至深的民族團結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今年已滿78歲的孤寡老人黃景珍,自1963年來到霍城縣水定鎮團結社區,與艾山江的父親住在同一條小巷裏,在長期的交往中,兩位老人以兄弟相稱,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但天有不測風雲,1979年,艾山江的父親患重病,臨終前放心不下這個交往了十幾年的漢族好朋友,便把艾山江叫到牀前,讓他以後要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這位老人。

艾山江的全家福

面對從小看着自己長大而日漸體衰的黃景珍老人,回想父親離世前的諄諄囑託,艾山江下定決心,未來的日子裏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完成父親的遺願,像兒子一樣善待黃景珍老人,爲老人養老送終。

膝下無子的黃景珍老人,把艾山江視爲兒子,從小就教育他如何做人處事,教他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黃景珍說:“艾山江對我這麼好,我無以報答,只有以心交心,代替他親生父親教育他。”艾山江到現在都非常感激老人對他的教育。他說:“記得父親去世時我才15歲,面臨母親改嫁,當時的我頹廢不堪,如果不是黃景珍老人的諄諄教誨,呵護關愛,也許我會走入歧途。現在我依靠自己的雙手辛勤勞動致富,孝順老人,一定讓老人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父親去世後的30多年裏,艾山江像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對待黃景珍。2006年,黃景珍老人得病半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艾山江帶老人四處求醫,尋找治偏癱的藥方,最終使老人的病得到好轉。

2007年,黃景珍老人不小心把腿燙傷不能下牀,艾山江不離不棄精心照顧。2012年,黃景珍老人騎自行車不小心摔成骨折,在醫院住了9天,艾山江拿出給女兒置辦嫁妝的錢給他支付了醫藥費。還有一次,黃景珍患了膽囊炎,艾山江把9000元積蓄全部拿出來給老人治病……

時光在歲月中流逝,但是與黃景珍老人相處的點滴在艾山江的腦中清晰可見。走進黃景珍老人家,四處張貼着艾山江的電話號碼的紙條,房間收拾的井井有條。提起艾山江,黃景珍老人慈祥的面龐洋溢着幸福的神情。老人說:“我這輩子遇到艾山江一家是幸運的,從他的父親到艾山江對我像親人一樣,感謝上天對我的恩賜。”如今的黃景珍老人在艾山江的照顧下,身體硬朗,精神矍鑠,生病時有艾山江無微不至地關心與照顧;平日裏有艾山江一家人的貼心呵護;一家人生活其樂融融,和和美美。

付出是有回報的。艾山江有一個漢族“爸爸”的事情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縣委、縣政府資助艾山江開了一家“皮鞋美容店”,各級單位、社會愛心人士都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幫助艾山江。爲了傳遞愛心,幫助更多有困難的人,艾山江在鞋店裏專門設置了愛心鞋專櫃和愛心衣物專架,供所需的人免費挑選。

2016年以來,在工作隊的幫助下,黃景珍不僅享受了低保政策,還住進了乾淨整潔的廉租房,艾山江的土坯房也變成了寬敞的抗震房。逢年過節,工作隊與社區幹部還會給黃景珍老人送去生活用品與慰問金。同時,工作隊還吸納艾山江爲草根宣講員,組織他學習宣講方面的知識,培養他成爲一名優秀的草根宣講員,傳播正能量,樹立新風尚。

父親的生日

今年4月20日,對於黃景珍老人來說是個最開心的日子。艾山江早早爲老人準備了生日蛋糕。在艾山江全家人《祝你生日快樂》的歌聲中黃景珍老人含着激動的淚水吹滅了生日蠟燭。老人拉着艾山江的手,幾度哽咽地說:“謝謝乾兒子給我過生日,讓我晚年特別的幸福。”

大愛無疆,真情無限。黃景珍、艾山江雖然身處兩個不同的民族,但他們卻演繹出了感人肺腑的人間大愛。在2018年霍城縣春節聯歡晚會上,情景劇《和諧家園》讓我們共同感受到了平安霍城的和諧與溫馨。 文/圖 通訊員 楊西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