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岳陽樓當之無愧被選爲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標後,紅網網友開啓穿越瀟湘行,岳陽樓也是這次民間愛好者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標之行的第一站。

  岳陽樓屹立在洞庭湖畔,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爲“江南三大名樓”。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岳陽樓作爲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分爲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爲整體,穩如磐石。樓頂的形狀酷似一頂將軍頭盔,既雄偉又不同於一般。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岳陽歷史悠久,古稱巴丘和巴陵,在歷史上是一個重鎮,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它臨洞庭,扼長江,爲水陸交通樞紐,其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其前身相傳爲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

  北宋慶曆四年(1044)春,滕子京受謫,任嶽州知軍州事。北宋慶曆五年(1045)春,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受滕子京所託,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爲重修岳陽樓創作了《岳陽樓記》。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爲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爲雜記中的創新。而最爲警世的是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上午九點三十,紅網網友一行來到岳陽樓。儘管天氣狀況不是很好,岳陽樓的遊客卻不少。

  登斯樓矣,憑藉山水地勢之勝,成爲八百里洞庭最佳觀賞點。佇立岳陽樓上,觀天下洞庭奔流,日夜不歇,看古今天下大事,歷歷在目;憑藉幾千年的詩文積澱,岳陽,成爲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佳現場。背靠岳陽城,俯瞰洞庭湖,遙對君山島,北依長江,南通湘江,登樓遠眺,一碧無垠,白帆點點,雲影波光,氣象萬千。

  在岳陽樓前,輕輕吟誦《岳陽樓記》。瞬間感覺到,岳陽如同一個巨大的文化磁場,山水之外,翰墨流香,文化如陽光,養育心靈,增長力量。

  紅網網友“張崢嶸”行記:

  今日大雨,初冬的雨給溫度一個很好的藉口,一降再降。

  換在平時,無論怎樣都是拒絕出門的,今天不同,今天的平凡中有些特別氤氳,所以,風已沒有了風的烈性,雨也沒有了雨的纏綿,相伴做了此行的伴奏。

  說起來,最初非常泰然以平常態受邀,冷淡心靜候。但即將啓程時,卻被大家一直強調的意義激發,瞬間點燃自己的豪邁氣概,嗅到一絲特別使命來,有些孔子游學之感了。

  上午九時,站在第一站岳陽樓前,望着這座樓,默唸着《岳陽樓記》,神聖感油升。我是湖湘兒女,我更在洞庭湖畔成長,我似乎熟知這裏的一切,可似乎永遠遙不可及。此刻,雨中,洞庭湖雲霧濛濛,千帆過盡,萬千旖旎風光的變幻是詩歌的平仄,鑲嵌在岳陽樓的一磚一瓦的間隙中,披露在萬千潮汐中。

  我是岳陽人,我們將以岳陽樓爲點,圍瀟湘十大文化地標劃一個圓。親臨親見親感,觸摸湖湘文化的體溫。

  來源丨紅網論壇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