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出了名的人有不少,不论是民族功臣,还是千古罪人,每个人都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
学过哲学的朋友们都知道,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要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去看,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如此。
今天我们的故事主角,就是被两极化评论的人物——张学良。

张学良被国人唾骂了许多年,主要还是因为他当年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最终使得东北三省全部沦陷,国人陷入悲惨的境地,而他却率军撤回关内。
至今对于他采取这一不抵抗政策,直听命于蒋介石,还是自己自作主张,还是有些争议的。保守起见,我们还是暂且认为他是战略决策失误吧。
那么问题来了,战略上没什么出彩之处的张学良,为什么之后仍然能让大部分东北军跟随他呢?
说起张学良在东北军中的地位,可谓是无可动摇。好多朋友认为张学良就是个小白脸,还是不是仗着有个好爹,才这么容易坐上这个位子的。
其实这样的想法有些过于简单了,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没点实力只靠爹是坐不稳高位的。

你想啊,偌大的东北军,几十万人,一群兵油子,个个拽的二五八万的,会甘心听一个没啥本事的官二代的吗?显然不会。只能说张学良靠着老爹会更顺一些罢了。
之所以东北军绝大多数都听张学良的,还是要从东北军的内部派别说起。
对于抗日,还是有一部分坚决要抗日的,当时任职黑龙江代理主席的马占山就是其中之一,人家可是真刀真枪要跟小日本拼死干到底的。但是遗憾的是,愿意响应他一起抗日的东北军寥寥无几。
另一部分就是亲日派,这些就是后来的伪军了。
然而大部分的人都是浑水摸鱼的,他们既不想亲近日本,也不想跟日本死拼到底,还是想保存自己的实力。
当时日军侵华,频频挑衅中国。对此张学良下令不抵抗,并退回关东是有一些考虑的。
一方面东北军的战斗力说的直白些,还真不如日军,如果真面对面真刀真枪的打起来,胜算并没有多少。
另一方面说的自私一些,张学良还是想要保住自己在东北军的地位。

当时国内军阀个个虎视眈眈,东北军一个不留神,就有被别人偷屁股的危险。不论打赢打输,东北军的实力都会受损,想捡漏的人可不在少数。
张学良想得到其中利害,别的将领也是心知肚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所以退回关内的东北军依旧是一个整体,听从张学良的领导,这样才能避免被其他军阀吞并。
说到底,还是国内一盘散沙,若全国上下一致铁了心对外,可能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那段悲惨历史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