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從事藝術教育的同時也從事油畫創作,以風情畫和風景畫見長,作品參加多屆全國美展及全國油畫展,兩次獲北京市優秀美術作品獎。爲此,我在風景畫的創作中,根據不同的感受,注重發揮油畫而特有的色彩魅力,使之形成多樣的色彩關係和色調,力求達到“寓情於景,以色傳情”的境界效果。

馮法祀、靳之林、羅爾純、全山石、汪誠一、馬常利、李秀實、楊松林、宋惠民、劉秉江、蘇高禮、路璋、閆振鐸、曹新林、洪瑞生、鄂圭俊、沈行工、買買提·艾依提、鍾耕略、王延青、徐福厚、郭潤文、崔國強、王克舉、唐遞宏、劉建平、章曉明、楊參軍、王治平、沈國良、陳明華、高山、劉文星、忻東旺、龐茂琨、戴家峯、何紅舟、吳建陵、王福明、曹明、嚴智龍、金凡、石建軍、施曉傑、孟新宇、彭毅、黃勝賢、梁智龍、童雁汝南、黃遠鵬等。

馬常利

1931年生於河北省。195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61年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繼續深造。1963年畢業後在該院油畫系任教,曾先後任教研究室主任,副系主任、代理系主任等職。現爲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榮譽教授、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油畫學會理事。

在從事藝術教育的同時也從事油畫創作,以風情畫和風景畫見長,作品參加多屆全國美展及全國油畫展,兩次獲北京市優秀美術作品獎。並先後在北京、巴黎、里昂、新加坡、臺灣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一些作品爲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全國政協及國內外人士收藏。

自述

馬常利 / 文

幾十年來,在從事藝術教育的同時也不斷的進行油畫創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主要從事人物爲主的風情畫創作。着重表現各族勞動羣衆的生活與勞動,歌頌他(她)們艱苦奮鬥和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這一時期所創作的作品都是親身經歷所見,感悟所得,是從客觀爲依據經過主觀感受使之昇華而產生的。畫中人物與所處的環境氛圍相融合,從而形成不同的藝術境界和抒情性的情趣。

20世紀八十年代之後,我開始逐漸轉向風景畫創作。由於個人的藝術素質和美學追求,更適合我通過風景畫的創作來實現。我讚賞油畫家聞立鵬教授形容好的風景畫是“無言的詩”“無聲的歌”。的確風景畫家爲詩人那樣,運用自己的畫筆充滿激情地謳歌祖國的山山水水,爲之感染人們、陶冶人們的情操。

我一直喜歡風景寫生,當我身處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總會激起我的創作衝動。而且我也特別喜歡從平凡中發現美,認爲它與人們的生活更爲貼近,而表現的景色,人們也會感到親切。中國山水畫的畫論主張:“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從中領悟到畫家面對大自然,不應只是被動地再現,而是經過畫家的主觀感受創造出第二自然。爲此,我在風景畫的創作中,根據不同的感受,注重發揮油畫而特有的色彩魅力,使之形成多樣的色彩關係和色調,力求達到“寓情於景,以色傳情”的境界效果。

《晴雲》

65cm×80cm

2016

《秋韻》

2005

《夢幻珍尼湖》

80.3cm×65.2cm

2001

《夕陽》

65.2cm×80cm

2003

《蓮池》

31.8cm×41cm

1990

《朝暉》

80.3cm×65.2cm

2000

《山間秋色》

56cm×54.2cm

1998

《雪原》

30cm×30cm

2004

《山雨欲來》

70cm×60cm

1989

-END-

聯繫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