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和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根據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與全國走勢基本一致的情況,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比全國高2個百分點左右。

爲什麼經濟增速沒有像以往那樣確定具體量化目標,而是按照高於全國經濟增速2個百分點左右的彈性目標來考慮?《關於執行四川省2019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0年計劃草案的報告》對此作出解讀:設定彈性目標,是經過深入分析、全面權衡後確定的:一是堅持底線思維,在實際工作中從最壞處着想,向最好處努力,既要兜住民生底線,又要穩住經濟基本盤;二是堅持目標導向,無論是穩就業保民生,還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需要確定一個年度目標來指引工作方向;三是堅持盡力而爲,這個彈性目標,既是積極的也是可能的。

比全國高2個百分點,爲什麼要高?如何才能高?挑戰在哪裏?帶着問題,記者採訪了省內相關專家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本報記者 梁現瑞 王成棟 羅之颺

多個數據模型表明四川GDP增長1個百分點,就能提供

18萬個—20萬個工作崗位

必要性

既是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要求

也是關乎百姓冷暖的現實需要

“必須要高於全國。”省社科院原副院長、研究員盛毅認爲,這一方面是因爲,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四川早已明確,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說,這個目標是和全國一樣的。但與此同時,四川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目前全國剩餘貧困發生率超過10%的6個縣有4個在涼山,全省剩餘未脫貧摘帽的7個貧困縣、300個貧困村全部在涼山。

這樣的背景下,四川必須保持高於全國的增速,才能爲脫貧攻堅戰畫上圓滿句號。

實現經濟增速高於全國,既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大敘事,也關乎百姓冷暖的現實需求。盛毅透露,多個數據模型表明,四川GDP增長1個百分點,就能提供18萬—20萬個工作崗位。

換句話說,沒有穩定的增速,就沒有穩定的就業。在這樣的背景下,四川必須保持高於全國的增速。

“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樹立大局觀。”省經濟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員王小剛認爲,作爲經濟大省,四川的經濟增長對於全國經濟大局穩定有着突出意義,所以必須要快。

同時,作爲人口大省,四川每年要保障新增160萬—180萬個就業崗位。唯有經濟保持一定增速,才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信心!”西南財大教授、西南財大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認爲,四川確立這樣一個高於全國的增長目標,有助於增強全社會信心。

說到信心,成都硅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有治帶來鮮活案例。從硅寶科技來看,2月10日就復工了,3月中旬基本上全部復產,一季度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0%,但4月有20%的增長。基於這樣的態勢,王有治認爲,疫情帶來的一季度的影響在4月就消除了,如果能繼續保持,全年能達到兩位數的增長。

“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爲一家從事有機硅密封材料生產的新材料製造企業,硅寶科技明顯感受到,最近1個多月來,5G企業尤其是電子通信方面的導熱密封材料需求非常旺盛,客戶量增速很快。這表明,下游的5G產業也在加快發展。

合理性

從歷史規律和當前態勢來看

經濟增速比全國高2個百分點是符合規律的

“1、1、1.2、1.4、1.4”。上述5個數字,分別是2015年至2019年,四川年度GDP增速高於全國GDP增速的百分點數值。由此可見,過去5年,四川GDP增速一直高於全國1個百分點以上。

省統計局總經濟師曾俊林的視野放得更寬。2001年以來,四川經濟已連續19年保持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發展態勢,其中2009-2011年,汶川地震災後重建3年期間,增速高於全國5個百分點左右。

今年一季度,儘管經濟增速出現了下降,但四川經濟降幅低於全國3.8個百分點。

分月來看,四川復甦態勢更加明顯,3月規上工業增加值、投資、消費和進出口增速分別比1-2月回升10.7、26.3、7.3、6.4個百分點,回升態勢明顯。

基於此,曾俊林認爲,從歷史的規律和當前的態勢來看,實現經濟增速比全國高兩個百分點是完全合理的。

從復工復產角度來看,四川是全國最早一批覆工的省份之一,也是最早一批出臺企業戰“疫”幫扶政策的省份之一。

伴隨着提前復工的優勢和政策紅利的逐步釋放,四川經濟有望比其他一些省市提前恢復。因此,無論是從長期、中期還是短期規律和態勢來看,四川經濟增速都有可能高於全國。

盛毅認爲,經濟增長有一定的慣性,從區域經濟發展規律來看,落後地區在一定時間段將有增速優勢。

去年,四川人均GDP只有浙江等東部省份的一半左右,同時,也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接近全國平均值的8成。

那麼,處於這個經濟發展階段的四川,有足夠的理由發揮自己的後發優勢,繼續保持增速高於全國的態勢。

“經濟後發地區,往往具有速度優勢。”省人大代表、廣元市經信局局長盛錦給出更小切片:一季度,廣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那是因爲其整體發展水平低於全省和全國,空間大、潛力大。

相對於全國,四川也是潛力大、空間大。基於此,設定比全國高2個百分點的目標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

可能性

有機遇、有支撐、有動能

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實現了賦能和升級

經濟增速應該比全國高,可能比全國高,理由何在?多位專家談到“三有”。

——有機遇。曾俊林認爲,黨中央作出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部署,省委省政府積極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局起步,抓緊推進工作方案和重大項目,必將有利於釋放重大的政策紅利,進而推動四川經濟在未來持續較快增長。

湯繼強同樣看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帶來的政策紅利。他尤其提到,今年3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後,近一個多月來兩地動作頻頻。

四川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爲新時代四川改革開放的牽引性抓手,以重大戰略協同爲統攬,以成渝相向共興爲引領,以毗鄰地區合作爲突破,舉全省之力務實推進、有效實施,這對西部都是新的增量資源,可以變成新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王小剛的判斷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歷史機遇轉化成現實動力,這一進程纔剛剛開始。預計到三季度乃至四季度,不少合作協議和項目才能落地生根。也就是所說的,增長動能還在加碼。

——有支撐。從產業支撐看,曾俊林給出一組數據,一季度三次產業降幅分別比全國小1.9、6.2、2.3個百分點。

目前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穩步推進,工業產能繼續釋放;服務業企業逐步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旅遊市場逐步升溫,第三產業將逐步恢復增長。實現預期目標具有牢固的產業支撐。

“脊樑依然堅挺。”王小剛的角度更小,“5+1”現代工業體系是四川工業乃至經濟的“脊樑骨”。而從目前來看,白酒、食品飲料等產業受疫情影響不大。

作爲全世界疫情控制較好的國家,我國已經基本全部復工復產,電子信息這個全省首個過萬億的產業,不僅復工復產有良好的環境、國內省內有完整的產業鏈,還遇到了5G、新基建這些產業風口。可以說,四川工業大盤走勢是可以期待的,工業增長動能是謹慎樂觀的。

——有動力。王小剛認爲,經濟增長“三駕馬車”在四川的排序,是消費、投資、外貿。其中,消費和投資佔了9成以上。

數據顯示,2019年四川外貿依存度爲14.5%,比全國低17.3個百分點,疫情海外蔓延對四川經濟造成一定壓力,但影響程度相比全國而言較小,經濟恢復增長勢頭好於全國。

從消費來看,一季度,擁有8400多萬常住人口的四川,消費增長的韌勁和穩定性很強。

換句話說,消費就是四川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和主要動力。而隨着國內省內疫情的緩解,沒有意外的話,四川的消費在二季度會有大幅度回暖,三四季度將有望重回中高速增長的軌道。

從投資來看,四川新近公佈了總規模達到4萬多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其中包括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開工復工。

王小剛測算,今年,四川的投資增速有望保持增長5%—10%這個區間。這也是不可小覷的一個增長動能。

“更重要的是,危機加速了新技術的應用,催生了新業態新動能。”省人大代表、騰訊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夏觀察到,疫情期間,全國信息服務產業逆勢增長了13%。

四川也不例外,在線辦公、在線消費、在線遊戲、在線醫療大幅增長,說明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實現了賦能和升級,讓整個經濟更有韌性,能承受衝擊。

接下來,伴隨着新基建的加速,信息技術服務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如果能抓住這一機遇,提前佈局,未來就有競爭力。

挑戰性

完成這些目標絕不輕鬆

全省上下必須付出更爲艱苦的努力

“挑戰依然巨大。”曾俊林認爲,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疫情完全結束的時間預期具有不確定性,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增長面臨不確定性,對全國經濟的影響也不確定。因此,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充分認識完成預期目標的艱鉅性。

隨着疫情防控常態化和經濟社會發展雙重任務向縱深推進,我們還存在復產與達產不同步,生產和需求不順暢、經濟與社會不協調等問題。

同時,今年我省還將實現剩餘20萬貧困人口脫貧、7個貧困縣退出、300個貧困村摘帽任務。

四川與全國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如四川人口占全國的6%,但經濟總量只佔全國的4.7%,人均GDP僅相當於全國的78.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相當於全國的85.4%、91.6%。因此,要完成這些目標絕不輕鬆,全省上下必須付出更爲艱苦的努力。

省人大代表、四川聯愷照明有限公司生產部副經理諶波也給出同樣的提醒。在他看來,由於國外疫情防控形勢依然不明朗,企業外銷訂單估計短時間還難以恢復,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恢復依然有待時日。所以,短時間還不能盲目樂觀,完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依然需要投入更多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