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你可以把它當成廣告來讀,我想傳播的是生命將要終結時,柳暗花明,突然又可以延續的情感。很多人在浪費生命,總認爲很長,直到突然面對,纔會醒悟。

從這張照片,大家看到了什麼?是力量的碰撞?是實力的展示?是力與美的結合?還是發自肺腑的欣賞?

如果,我告訴你照片中的兩個帥小夥是肺移植患者曾經在死亡的邊緣掙扎呢?您作何感想?

這張照片拍攝於2020年5月8日,地點是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惠濟院區外科醫生辦公室,圍觀者是鄭大一附院肺移植趙高峯教授團隊成員,他們爲他們加油,爲他們吶喊,爲他們助威!發自心底,毫不掩飾。

此刻,趙高峯教授就坐在他們身旁,深情地望着他們,臉上滿布笑容,內心充滿欣慰,而在心底,一股最深沉的情感卻再也壓制不住,噴湧而出,盡情地迸發着...

時間回溯到2019年,那個對兩個年輕人來說激情澎湃、改變命運的年份。

照片中右側帥氣的小夥,名叫黃猛,28歲,周口市川匯區人,自小咳嗽、氣喘,多方求醫住院,病情仍持續加重,甚至在一次住院時當場暈倒。可想而知,對一個本應青春張揚的年輕人來說,他之前的人生是多麼昏暗無光。直到他遇到了趙高峯教授,他的人生軌跡徹底改變了,命運的天平開始向他傾斜。住院後,經趙高峯教授細心診治,他被確診爲支氣管擴張伴感染、呼吸衰竭,只有肺移植才能救他的命。經過悉心制定治療計劃,積極術前準備,在鄭大一附院劉章鎖院長、苟建軍副院長的關懷支持(指示盡全力救治、減免費用)下,在中國肺移植第一人陳靜瑜教授的技術指導下,在麻醉、ICU、ECMO、護理等團隊的密切配合下,趙高峯教授團隊於2019年6月13日對黃猛實施了“同種異體序貫式雙肺移植術”,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術後患者恢復良好。笑容又回到了黃猛的臉上,生命張開雙臂擁抱了他,生活也向他伸出了友好的手。現在,黃猛不僅身體康復了,還結交了一羣鄭大一附院肺移植的醫護朋友,閒暇時一起喫飯聊天,何等愜意!

照片中左側面帶微笑的小夥,名叫王傑,30歲,商丘市虞城縣人,與黃猛不同,他的童年無憂無慮,盡情玩耍,成年後辛勤勞作,以賣菜、賣魚爲生,生活雖然平靜,卻是自得其樂!然而,2017年,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無緣無故開始出現間斷性呼吸困難,多方求治無果,後輾轉到鄭大一附院呼吸與重症科就診,確診爲肺間質纖維化,多次住院內科治療療效甚微,後經趙高峯教授會診,建議肺移植治療。在院領導的關懷支持下,在陳靜瑜教授的技術指導下,在肺移植各個團隊的密切配合下,趙高峯教授團隊於2019年7月26日對王傑實施了“同種異體序貫式雙肺移植術”,手術過程異常順利,術後很快恢復了正常生活。如今,王傑又回到了自己當老闆的賣菜生活,妻子在他看病這幾年始終不離不棄,也終於等來了希望,夫婦二人又迴歸了平靜的田園生活,平凡、平淡而又幸福,過回了生活本來的樣子。對普通人來說,平淡也許很簡單,但對於經歷生死的曹慶傑來說,他是多麼來之不易,也許,只有他自己才能體會生命的美麗。

時光匆匆如流水,往事怎能回味?兩個小夥再聚首,回憶不堪再回頭。那種之前徘徊在死亡邊緣的恐懼是否會再次湧上心頭,我們不得而知,箇中滋味也許只有他們自己體會。他們是不幸的,但同時又是幸運的,不幸是命運的捉弄,幸運是遇到了趙高峯教授。

肺移植是一個龐大、系統、繁瑣、困難的大事業,需要多個團隊密切配合、協調一致才能完成。愛心捐獻也不分白天或黑夜、不論嚴寒或酷暑。我多次見到他們星夜出發去取肺源,輾轉數千公里,飛越大江南北,手術檯上也是一站就是7、8個小時,從午夜到黎明,從清晨到黃昏。

他們累嗎?累!取肺路上車上一歪,手術室裏席地一躺,真想閉上眼睛,再也不要醒來!但他們還有未竟事業要做,理想讓他們再次出發!

也許,只有看到這一刻,他們的內心纔是最幸福的!正如,趙高峯教授所說: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只爲救人成功(作者:鄭大一附院肺移植團隊 王海明大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