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這名三次核酸檢測陰性的患者,研究人員進行死後病理學研究後發現,患者肺部深處的組織樣本中存在完整的新冠病毒。4月28日,《細胞研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爲Pathological evidence for residual SARS-CoV-2 in pulmonary tissues of a ready-for-discharge patient的研究論文,指出新冠患者在康復出院後,可能在肺部深處依然攜帶病毒,並且通過常規檢測手法無法發現病毒的存在。

醫訊君語:在肺部深處依然攜帶病毒,常規檢測手法無法發現病毒的存在!

近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王貴強表示,從目前來看,新冠肺炎患者復陽的病例整體發生情況在我國初步的數據是5%-15%。

不過,各地的差異較大,像武漢地區6%左右,像廣東可能就高一些,當然也有些地方很低,像上海就百分之零點幾復陽率。

王貴強表示,復陽就是達到出院標準了,出院後又出現核酸檢測陽性。復陽的患者可能用“再檢出”更合適,也就是說這種患者沒有真正的病毒消失。復陽患者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上呼吸道咽拭子、鼻咽拭子查不到,但是下呼吸道在肺裏還有病毒。

第二種情況是檢測的敏感性還不足夠強,比如低病毒水平、低病毒載量的時候,上呼吸道標本就可能查不到。

還有一種可能,個別患者由於免疫功能比較低下,所以導致持續陽性或者復陽,持續陽性的病例也有一部分,儘管不是很多,但對持續陽性也要高度關注。

此前央視曾報道:武漢出現了30多名常陽患者,但沒有提到能不能從這些患者的樣本里分離出活病毒,所以也不能確認常陽患者是不是仍然有傳染性。但復陽患者和常陽患者都暗示了部分康復患者“長期帶毒”的可能性。

王貴強表示,復陽病例臨牀的表現,大部分病人是沒有症狀的,只有極個別會出現症狀,極少數會出現胸片或CT片有肺炎的進展。

對復陽的病例,首先要進行相應的隔離,因爲復陽人羣仍然可能具有傳染性,具有傳播的風險,所以第一要到定點醫院進行隔離觀察。

第二,要進行密切的醫學觀察。因爲這樣病人是否會進展,需要經通過觀察來看,儘管大部分病人都是沒有症狀,但極個別會有一些表現,我們需要進行醫療干預。

王貴強主任表示,目前,對復陽病例強調密切的監測和隨訪,出院以後複檢是非常重要的。

最新研究揭示覆陽原因

4月28日,《細胞研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爲Pathological evidence for residual SARS-CoV-2 in pulmonary tissues of a ready-for-discharge patient的研究論文,指出新冠患者在康復出院後,可能在肺部深處依然攜帶病毒,並且通過常規檢測手法無法發現病毒的存在。

這項研究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教授卞修武牽頭開展,主要基於一名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的78歲女性的屍體解剖檢查。對於這名三次核酸檢測陰性的患者,研究人員進行死後病理學研究後發現,患者肺部深處的組織樣本中存在完整的新冠病毒。

2020年1月27日,該名患者摔傷入院,摔傷前兩天,她接觸過新冠肺炎患者。

2月2日,患者鼻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確診感染新冠病毒。2月3日,肺部CT顯示雙肺多個斑片狀陰影,確定存在肺部感染。

2月8—10日,患者連續三天鼻咽拭子核酸檢測陰性,症狀也出現明顯好轉,2月23日CT顯示肺部病變得到了吸收。按照標準已經可以出院。

然而不幸的是,在準備出院的時候,患者突發心臟驟停死亡。此後家屬捐贈了其遺體用於醫學研究。研究人員對患者遺體進行解剖,發現其肝臟、心臟、腸道及皮膚中均未發現新冠病毒。

但是,在患者肺部還存在新冠病毒,電子顯微鏡裏可以清晰看到,其細支氣管上皮和II型肺泡上皮細胞中均可以看見冠狀病毒顆粒。

此外,研究人員使用抗SARS-CoV-2核衣殼的單克隆抗體進行了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確認肺組織中存在SARS-CoV-2病毒。

如下圖所示,a是電子顯微鏡下患者的細支氣管上皮細胞,紅色區域可見病毒顆粒,右邊是局部放大的圖片,紅色箭頭所指的就是細胞裏面的新冠病毒。

圖b是II型肺泡上皮細胞的電鏡圖片,紅色箭頭所指的是細胞裏面的病毒顆粒。圖c是免疫組化的圖片,對新冠病毒的核蛋白進行染色,結果是陽性的。

研究人員還對病毒引起的肺部損傷進行了研究,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主要爲瀰漫性肺泡損害,包括肺泡間隔破裂、II型AE的增殖、纖維蛋白、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滲出以及透明膜的形成。

這些結果表明:

雖然該患者三次新咽拭子核酸檢測陰性,但是肺內還有新冠病毒殘留,即使她出院了,過一段時間後也會復陽,因爲她體內的病毒並沒有被完全清除。

值得注意的是,隱藏的病毒此前並未帶來任何明顯症狀,肺部組織顯現出的損傷通常由病毒感染造成。但由於身體其他部位沒有病毒,給檢測增加了難度,因此普遍使用的檢測方法不會從肺部深處提取樣本。

研究人員建議,患者出院之前,應該對他們的肺部進行灌洗,從而更加準確地發現潛藏病毒。

不過,韓國首爾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科主任、醫學教授Oh Myoung-don認爲,復陽患者的出現,最大可能性在於核酸檢測的誤差。因爲“死”病毒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被身體徹底清除,而核酸檢測並不能區分開“活”或“死”病毒。

因此這些復陽患者的核酸陽性結果,很大可能只是檢測到了這些死病毒的RNA,而不是病毒被二次激活。而且這些患者在康復後很短時間內就被再次測出核酸陽性,二次感染的可能性也很低。

我國鍾南山院士此前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一個康復患者可以檢測出陽性,一方面是身體裏產生了保護性抗體lgG;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爲病毒的核酸片段仍然留在身體裏,這些原因都會導致檢測呈現陽性。他還表示:“我不太擔心這個問題,因爲病毒是死的,不會具有傳染性。”

當然,更確切的原因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是否可能是二次感染?

雖然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很多新冠肺炎康復者體內會產生能夠中和病毒的抗體,但也不能排除不產生抗體、或產生抗體濃度太低、甚至抗體很快消失的個別病例。因此也有人提出,復陽其實是被二次感染了。

據報道,韓國疾控中心正計劃從400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身上採血樣,看他們體內到底有多少抗體,能在多長時間,起到多大的保護作用。

目前來看,新冠病毒變異的速度並不快,也沒有很重大的突變,被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我們國家要求出院患者還需要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在短時間內接觸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幾乎爲零。

如果復陽患者真是二次感染所致,那麼情況就會變得更糟,意味着當前正在研製疫苗的效果可能不會很好,羣體免疫的願望將無法實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