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然作爲捻軍成員的張皮綆,成爲了僧格林沁的敵人。經過大家辨認之後,確認清軍名將僧格林沁被張皮綆所殺。

僧格林沁可以稱爲晚期時期的名將。他在晚清末期參加了無數次的戰鬥,一次又一次的將大清這座將傾大廈,挽救於危難之中。在晚清末期的時候,他幾乎成爲了清廷唯一可戰的大將。可是這樣一位大將他的死卻令人匪夷所思,沒有轟轟烈烈結局,也沒出現強強對抗。他死在了一位16歲少年之手,結局令人詫異。這個少年是誰,他究竟做了什麼?
一、家境貧困投身起義軍
這位少年名叫張皮綆,出身於農民家庭。因爲家境貧困,當地的很多人都參加了農民起義軍。爲了生存張皮綆也加入了捻軍,捻軍是當時活躍在安徽省比較大的一支起義軍力量,最初的領導人已經戰死,當時捻軍的首領叫做張宗禹。僧格林沁作爲清朝的將軍,當時他主要的作戰任務就是剿滅捻軍。捻軍的第一任首領就是被他所殺,因此在捻軍和僧格林沁之間有着不可開解的仇恨。自然作爲捻軍成員的張皮綆,成爲了僧格林沁的敵人。
二、偶得戰機
雙方經過幾輪征戰,僧格林沁憑藉着兵精馬壯漸漸的掌握了戰場的優勢。僧格林沁多年征戰一直未把捻軍放在眼裏,漸漸的出現了輕敵。結果戰場優勢轉瞬即逝,捻軍憑藉着機動靈活,打圍戰術。把清軍搞得人困馬乏,被激怒後的僧格林沁選擇孤軍深入,結果誤入了捻軍的圈套。結果部隊被打散,大部分人員被殲滅。僧格林沁在混亂中選擇逃亡,他受傷後趴伏在一片麥地裏,希望能躲過此劫。搜尋他的起義軍,陸陸續續的路過都沒有發現他。偏偏被只有16歲的張皮綆發現了,張皮綆通過觀察他的穿着,猜測他應該是一個清軍軍官。不由分說上前就補了一刀,之後扒下他的軍服前去領功。經過大家辨認之後,確認清軍名將僧格林沁被張皮綆所殺。
三、酒後失言慘被處死
對於僧格林沁的死,慈禧非常憤怒。下令一定要將兇手繩之以法,此時的張皮綆已經隱姓埋名。在他改名之後過起了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在他以爲一切都回歸平靜的時候,有一次他與幾個朋友一起喝酒,醉酒的他爲了吹牛。說出了當年誅殺僧格林沁的事。幾乎都沒有給他酒後後悔的時間,密探就將他繩之以法。在經過確認之後,給予了凌遲的懲罰。張皮綆殺死僧格林沁時只有16歲,他被凌遲時只有24歲。
我們無法對於事情評論對錯。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事情本沒有對錯。只不過是所站的角度不同,立場就不同。僧格林沁這一位偉大的將軍就這樣葬送在了一個小人物之手,歷史就是開了這樣一個玩笑。同時本來隱藏很好的張皮綆,卻因爲酒後吹牛,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這也許是另一個玩笑吧。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