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美妈咪育儿原创,欢迎大家转发和分享

经常听到有人强调“亲子关系”的重要性,甚至有人会认为“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比教育本身更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才是最适当的状态呢?那些和孩子相互依赖、相互束缚的关系真的是亲密的亲子关系吗?

2018年在国内上映的迪士尼短片动画《包宝宝》在上映之后引起了大家对现代教育方式的讨论,该片也荣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在豆瓣也获得了7.4的高分。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一位生活在加拿大唐人街的华裔女性在儿子长大搬出家之后,经历着家人各自纷飞的空巢综合征,内心既焦虑又孤独。她做的中国传统包子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也是她收入的来源。

某天,她亲手制作的一个包子竟然活了过来,她把这个包子当作自己的儿子,将自己的爱全部奉献给了这个“包宝宝”。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包宝宝一天天长大,日益独立起来。当包宝宝终于打算选择离开母亲、过自己的生活时,悲痛欲绝的母亲竟一口将包宝宝吞了下去。

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却是中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共生感”引发的悲剧:

很多时候,部分家长会因为自己过度强烈的占有欲而剥夺子女追求自己人生的机会。这种感情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依赖共生关系”,特指过度付出又不表达自己需求的人,往往只会吸引那些不愿付出、只会索取的人。

在亲子关系中,子女过分依赖父母,而父母又很依赖这种“被依赖的感觉”,长期以往下去,这段关系就会慢慢发展为不分你我、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享受自己生活的权利,但是要是想要获得这份独立,就必须从父母给的舒适圈中挣脱出来。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太好”,往往说明他们的亲子关系越界了,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对双方人生的枷锁。

在《奇葩说》中,优秀辩手黄执中就曾经这样说:

“自我牺牲的成就感,会让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不错。可是这种感受在亲密关系中,往往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过度亲密的亲子关系带给孩子的影响

第一,压抑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当家长和孩子处于一种共生关系中的时候,爸爸妈妈往往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说:“宝宝是爸爸/妈妈最重要的人,你要是离开了我,我该怎么办呀。”

每当家长不断重申孩子对自己的重要性时,就会一点点加深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或是加重孩子对自己的负罪感——当有些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成熟,逐渐感受到这种过分亲密的关系是错误的之后、想要逃离这种关系的他,会因为爸爸妈妈的爱而认为自己是“狠心而又恶毒”的,从而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也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


第二,致使孩子敏感脆弱的人格形成

要知道,当我们过度依赖一个人的时候,坦然地面对分别就会显得难上加难。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长不可能做到时刻陪在他的身边。那么,在孩子一个人去上学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因为失去爸爸妈妈的保护而变得敏感多疑、在班级中处于一种“透明人”的位置。这样的定位非常不利于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来说也是一种打击。离开了父母的宝宝很不习惯一个人的生活,所以当他回到家中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依赖爸爸妈妈,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不断加深共生关系的严重性。


第三,令亲子关系易于崩塌

我们都很清楚这样的例子:在一对情侣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双方都是以对方为中心,而忽视自身个性的发展的话,往往无法走得太过长远。而对于亲子关系而言,就更是如此。另外,正因为亲子关系还属于一种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所以我们就更应该重视这段关系的健康程度,不是吗?这里谈到的“崩塌”,并不是指血缘上的分离,而是精神世界的疏离。我想,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内心永远无法贴近,对双方而言都会是一生的遗憾吧。

看到这里,相信爸爸妈妈们都已经明白:共生的感情并不适用于亲子关系,甚至会对整个家庭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保证一段让双方都舒服的亲子关系的养成呢?

如何养成舒适的亲子关系?

首先,父母应当转变思维,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物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父母的礼物。”这句话本身是为了表达宝宝会给家庭带来快乐与温暖,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礼物是属于被赠予者的所属物,但是孩子却不是只属于爸爸妈妈的“物品”。每一个个体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都是只属于他自己的。即使是给予他生命的爸爸妈妈,也不应该将孩子看作是自己的附属品或者私有物。只有爸爸妈妈们学会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孩子自己才会产生这种意识,并为了自己的人生而不断前进、不断奋斗。


其次,给孩子适当的空间,促使他养成独立自主的人格

在任何一段亲密关系中,适当的空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作为父母,我们理应尊重孩子的隐私,不强迫孩子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我们分享。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像朋友一样聊天,努力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传递给孩子。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就可以促使他变得更加有主见、更加独立自主、活得更加精彩绝伦。

最后,帮助孩子调节情绪,做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在孩子因为依赖父母而处于消极状态中的时候,父母不应该和孩子一起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而是要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引导孩子找回自己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于一段曾经过度亲密的亲子关系而言,可能做出改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加快乐、独立地追寻自己的梦想,爸爸妈妈又为什么不能做出改变呢?我们不与孩子共生,但是可以与他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对吗?


我相信,从这篇文章中领悟到共生关系对一段亲子关系的伤害有多深的家长们,一定愿意为了更加和谐的家庭环境而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做出相应的调整。每一位能够将理论转变为现实的父母,都是伟大而无私的。我也相信,这些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都阳光开朗、充满自信和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