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施捷)今天下午,長三角範圍內首例新生兒急救空中轉運的一對龍鳳胎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順利出院,經過86天的治療和護理,醫護人員將姐弟倆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頑強的小生命慢慢長大,體重達到2kg以上,均未併發早產兒腦損傷、膽汁淤積等併發症。這也爲長三角危重新生兒空中急救轉運提供了支持保障。

圖說:長三角範圍內首例新生兒急救空中轉運的一對龍鳳胎今天順利出院 院方供圖/下同

8月22日上午,淮安市一位孕26+2周的30歲雙胎媽媽突然出現早產跡象,前往當地醫院,一對超低體重的龍鳳胎提前來到了這個世界。在媽媽肚子裏的26周,遠遠不夠他們達到生命安全的要求。先出生的是個女兒,體重僅750克,後出生的是兒子,體重略重,爲950克。由於弟弟晚出生,他的缺氧症狀相對更明顯。

8月23日下午,經過空中急救轉運,這對寶貝來到新華醫院新生兒科救治。由於這對寶貝爲超早產兒,各個器官發育極不成熟,新生兒科醫師給予這對“寶貝”氣管內補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呼吸機正壓通氣、密閉式氣道吸痰及一系列保護性肺通氣策略的呼吸管理。

剛出生時,超早產寶寶全身皮膚菲薄,外周靜脈細如髮絲,生後立即予臍靜脈置管,10天后予經外週中心靜脈置管維持靜脈通路。在餵養方面,生後早期初乳口腔護理,後積極腸內腸外營養支持。護士們一次次的細心餵養,使他們體重逐漸增長。同時,發育支持性護理和NICU牀邊早期康復干預等,爲寶貝們提供最佳的生長發育環境。

感染關是最爲考驗新生兒醫護團隊的。寶貝入院時均有感染表現,姐姐的血白細胞數曾接近10萬,提示有嚴重的宮內感染。醫護人員進行了及時的抗感染和支持治療,感染逐漸得以控制,隨後醫護人員積極採取嚴格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再次院內感染。

住院期間,寶貝的父母也十分配合各項診療措施,出院前到NICU進行袋鼠式護理、親自餵養沐浴,接受極早產兒出院宣教。經過近3個月的治療和護理,寶貝們糾正胎齡37+5周,姐姐體重從750克增至2.36千克,弟弟從950克増至2.58千克,均未併發早產兒腦損傷、膽汁淤積等併發症,順利離氧出院。

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新生兒科是國內最早建立NICU的單位之一。是國家重點學科(兒科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重點學科、首批國家級兒童早期發展示範基地。是國家新生兒和圍產專科醫生培訓基地、是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主委單位和上海市危重新生兒會診搶救中心。每年收治各類新生兒病例4000餘例。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收治的患兒中40%爲早產兒,對於超低、極低出生體重兒的救治能力基本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2012年,聯合國確立每年11月17日爲“世界早產兒日”,呼籲世人更多關注早產問題。以往在我國,胎齡<28周的超早產兒一直被歸於晚期流產範疇。但隨着輔助生殖技術的普及和早產兒救治水平的提高,近年超早產兒救治成功的數量顯著增多,存活率也逐漸提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