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代,李鴻章是一個明星般的存在,他是清朝重臣,也是洋務派運動的領袖人物,一生嘔心瀝血,打造出了一支現代化的北洋水師,以至於有人將他和德國的俾斯麥、日本的伊藤博文,並稱爲十九世紀世界政治舞臺上的“三大聖人”。

當然,在另一方面,李鴻章也是一個充滿了爭議的歷史人物,他身處中樞要職,曾代表清廷,和列強們簽署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所以人們又給他貼上了“賣國賊”的標籤。
當時李鴻章冒着被刺殺的風險,最大限度地爲清廷爭取利益,聽說成爲了賣國賊之後,一口血差點噴出來,這個時候的他,估計想起了屈原,難以被人們所理解,缺乏真正的知音。
但一個歷史人物的是非功過,需要時間來檢驗,至少他在洋務運動這個領域內的付出,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尤其令人想不到的是,當年洋務運動所結下的碩果,在一百多年後,依然茁壯成長,成長爲兩家實力非凡的上市公司,名列世界五百強之內,令人驚歎。

經歷過太平天國運動和兩次鴉片戰爭的清朝,早已傷痕累累,戰亂、賠款讓清朝奄奄一息,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此時以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爲代表的漢族大臣,抓住戰後短暫穩定的有利時機,向清廷提出了洋務運動。也就是說,不要再執迷不悟了,抱着老祖宗的條條款款是要亡國的,必須向西方學習,通過幹實業的方式來實現國家的富強。
清廷一直很固執,不過鴉片戰爭也確實打醒了他們,死馬就當活馬醫好了,因此就半推半就地同意了李鴻章等人所提出的洋務運動。李鴻章等人迅速地抓住了這一難得的“小陽春”發展機遇,在國內興辦了很多企業,有從事軍事工業的,有從事紡織的,有從事煤礦的,有從事鐵路的,算是四面開花,都由國家出面操辦。
而在這其中,唯一一家帶有民用性質的公司就是輪船招商局了。招商局的總部在上海,國內如福州、漢口設有分局,國家出資四百萬兩白銀,聘請高水平的能人前來打理。說白了,就是探索清朝政府和民間資本結合的實業模式,由國家出面監督,人事管理和生產經營活動,都由職業化的商人來負責。

這樣的一種合作模式,無形中激發了輪船招商局的企業國力,在李鴻章的推動下,招商局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也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績,比如中國首條電話線、首家中國通商銀行都出自輪船招商局之手。
清朝滅亡後,輪船招商局繼續存在,也一直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角色。新中國成立後,它被收歸國有,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之後,先是由招商局出面,設立了中國招商銀行。後來又和中國工商銀行合作,掛牌成立平安保險公司。
如今這兩家公司,可是一個大體型的存在了,雙雙榮登世界五百強的名單之內。一百多年前的李鴻章恐怕也想不到,他的無心插柳,成就了今天一個令人敬佩的存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