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的作战方案是这样的:命令徐达为中路军,担任主攻任务,兵出雁门关,到处宣扬要急攻和林,而实际上行军却是非常缓慢,希望能够引诱元军出战,然后想办法将其歼灭。被寄予厚望的中路军和东路军都遭遇了元军的顽强反抗,中路军损失惨重,东路军是得失相当,一直没被看好小配角的西路军在冯胜和傅友德的带领下,却所获颇丰。

洪武五年,北元势力经过休养生息之后,再趋活跃,不断南下进犯大明边境。明太祖朱元璋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当时朝中众臣出现了分歧,朱元璋主张防御,而魏国公徐达主张主动进攻,想将北元连根拔起,最后经过不断讨论,权衡利弊,朱元璋决定采纳徐达的建议,出兵进攻北元。

洪武五年正月二十二日,朱元璋命令徐达、李文忠、冯胜三人分别为破虏大将军和左右副将军,各率兵5万,兵分三路攻打北元。朱元璋是个军事天才,每次出征之前总是定好作战方案,这次也不例外。
当时的作战方案是这样的:命令徐达为中路军,担任主攻任务,兵出雁门关,到处宣扬要急攻和林,而实际上行军却是非常缓慢,希望能够引诱元军出战,然后想办法将其歼灭;命令李文忠为东路军,担任的任务是助攻,出居庸,直扑和林,想要出其不意地攻打北元;命令冯胜为西路,出金兰,也没有具体的作战任务,主要是为了疑惑元军,使北元不知所向,说穿了西路军完全是个小配角,不值得一提。
从兵法上来讲,中路军为正,东、西两路为奇兵,奇正并用,三路合击,是个相当完美的战略,但是结果却让人瞠目结舌。

首先,中路军出雁门关,在野马川与扩廓帖木儿遭遇,轻而易举将其击败,并一路追击。三月二十日,前锋蓝玉又在土剌河打败扩廓帖木儿。接二连三的胜利冲昏了中路军头脑,一个个均认为北元骑兵不堪一击,包括一向用兵如神的徐达。中路军为了建立功勋,早日凯旋回朝,一路上轻敌冒进,结果中了元军的埋伏,死伤万余人。
北元骑兵获胜后,士气陡涨,想要趁机吃掉整个中路军。关键时刻,徐达发挥了名将的本色,临危不乱,指挥残余部众奋力抵抗,这才稳住局势。
其次,东路军一路上浩浩荡荡,在六月底抵达口温。元军一听李文忠的大名,不敢与之对战,纷纷闻讯而逃,丢下一堆牛马辎重。李文忠见状,留下部分士兵守卫辎重,自己则亲率大军轻装急进,追击元军。在土剌河、阿鲁浑河一带与元将蛮子哈刺章激战数日,最后元军败退,可是明军却也没赚到什么便宜,死伤不少。

李文忠想要率军追击,没有想到元兵却不再败退,重新聚集抵抗明军,而且士气很高。李文忠是个善于用兵之人,连忙命令部队不得追击,原地固守。元军见明军不再追击,而且也知道李文忠的厉害,非常害怕藏有伏兵,不敢逼近,最后引兵离去。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被寄予厚望的中路军和东路军都遭遇了元军的顽强反抗,中路军损失惨重,东路军是得失相当,一直没被看好小配角的西路军在冯胜和傅友德的带领下,却所获颇丰。
当时,西路军并没有拿到具体的作战任务,只是让他们疑惑元军而已。按理说冯胜只要带着明军到塞外观光旅游一番,就可以打道回府了。可是没有想到,有些人就像黑夜里萤火虫,到了哪里都是明亮万分,藏也藏不住。西路军进至兰州之后,傅友德率领骁骑五千人一路瞎逛,结果在西凉(今甘肃武威)碰到元将失刺罕。傅友德是个猛人,二话不说,提刀就砍,大败元军,并一路追击到永昌(今属甘肃),又大败元军,获得辎重牛马无数。然后傅友德与冯胜主力会师,在扫林山再次大败元军,毙敌4000多人,军威大振。

冯胜傅友德没有想到小配角竟然能够成功抢镜,于是接着一鼓作气,继续痛击元军,先后逼降了元将上都驴、元守将伯颜帖木儿等人,吓得元岐王朵儿只班遁去,获得马驼牛羊十余万头。傅友德还不解气,又率兵追击,大败元军,获金银印、马驼牛羊2万头,可谓是大获全胜。
从兵法上来讲,中路军为正,东、西两路为奇兵,奇正并用,三路合击,是个相当完美的战略,可为什么会战败呢?
奇正并用,三路合击,最为关键的地方要做到相互联动,协同作战。倘若做不到协同作战的话,很容易被敌人个个击破。明军在第二次北伐中,中路军一开始就轻敌冒进,基本是各自为战的局面,并没有做到相互协同作战,因此三路军遭遇的元军强弱有所不同,命运也截然不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