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時的作戰方案是這樣的:命令徐達爲中路軍,擔任主攻任務,兵出雁門關,到處宣揚要急攻和林,而實際上行軍卻是非常緩慢,希望能夠引誘元軍出戰,然後想辦法將其殲滅。被寄予厚望的中路軍和東路軍都遭遇了元軍的頑強反抗,中路軍損失慘重,東路軍是得失相當,一直沒被看好小配角的西路軍在馮勝和傅友德的帶領下,卻所獲頗豐。

洪武五年,北元勢力經過休養生息之後,再趨活躍,不斷南下進犯大明邊境。明太祖朱元璋召集羣臣商議對策,當時朝中衆臣出現了分歧,朱元璋主張防禦,而魏國公徐達主張主動進攻,想將北元連根拔起,最後經過不斷討論,權衡利弊,朱元璋決定採納徐達的建議,出兵進攻北元。

洪武五年正月二十二日,朱元璋命令徐達、李文忠、馮勝三人分別爲破虜大將軍和左右副將軍,各率兵5萬,兵分三路攻打北元。朱元璋是個軍事天才,每次出征之前總是定好作戰方案,這次也不例外。
當時的作戰方案是這樣的:命令徐達爲中路軍,擔任主攻任務,兵出雁門關,到處宣揚要急攻和林,而實際上行軍卻是非常緩慢,希望能夠引誘元軍出戰,然後想辦法將其殲滅;命令李文忠爲東路軍,擔任的任務是助攻,出居庸,直撲和林,想要出其不意地攻打北元;命令馮勝爲西路,出金蘭,也沒有具體的作戰任務,主要是爲了疑惑元軍,使北元不知所向,說穿了西路軍完全是個小配角,不值得一提。
從兵法上來講,中路軍爲正,東、西兩路爲奇兵,奇正並用,三路合擊,是個相當完美的戰略,但是結果卻讓人瞠目結舌。

首先,中路軍出雁門關,在野馬川與擴廓帖木兒遭遇,輕而易舉將其擊敗,並一路追擊。三月二十日,前鋒藍玉又在土剌河打敗擴廓帖木兒。接二連三的勝利衝昏了中路軍頭腦,一個個均認爲北元騎兵不堪一擊,包括一向用兵如神的徐達。中路軍爲了建立功勳,早日凱旋迴朝,一路上輕敵冒進,結果中了元軍的埋伏,死傷萬餘人。
北元騎兵獲勝後,士氣陡漲,想要趁機喫掉整個中路軍。關鍵時刻,徐達發揮了名將的本色,臨危不亂,指揮殘餘部衆奮力抵抗,這才穩住局勢。
其次,東路軍一路上浩浩蕩蕩,在六月底抵達口溫。元軍一聽李文忠的大名,不敢與之對戰,紛紛聞訊而逃,丟下一堆牛馬輜重。李文忠見狀,留下部分士兵守衛輜重,自己則親率大軍輕裝急進,追擊元軍。在土剌河、阿魯渾河一帶與元將蠻子哈刺章激戰數日,最後元軍敗退,可是明軍卻也沒賺到什麼便宜,死傷不少。

李文忠想要率軍追擊,沒有想到元兵卻不再敗退,重新聚集抵抗明軍,而且士氣很高。李文忠是個善於用兵之人,連忙命令部隊不得追擊,原地固守。元軍見明軍不再追擊,而且也知道李文忠的厲害,非常害怕藏有伏兵,不敢逼近,最後引兵離去。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被寄予厚望的中路軍和東路軍都遭遇了元軍的頑強反抗,中路軍損失慘重,東路軍是得失相當,一直沒被看好小配角的西路軍在馮勝和傅友德的帶領下,卻所獲頗豐。
當時,西路軍並沒有拿到具體的作戰任務,只是讓他們疑惑元軍而已。按理說馮勝只要帶着明軍到塞外觀光旅遊一番,就可以打道回府了。可是沒有想到,有些人就像黑夜裏螢火蟲,到了哪裏都是明亮萬分,藏也藏不住。西路軍進至蘭州之後,傅友德率領驍騎五千人一路瞎逛,結果在西涼(今甘肅武威)碰到元將失刺罕。傅友德是個猛人,二話不說,提刀就砍,大敗元軍,並一路追擊到永昌(今屬甘肅),又大敗元軍,獲得輜重牛馬無數。然後傅友德與馮勝主力會師,在掃林山再次大敗元軍,斃敵4000多人,軍威大振。

馮勝傅友德沒有想到小配角竟然能夠成功搶鏡,於是接着一鼓作氣,繼續痛擊元軍,先後逼降了元將上都驢、元守將伯顏帖木兒等人,嚇得元岐王朵兒只班遁去,獲得馬駝牛羊十餘萬頭。傅友德還不解氣,又率兵追擊,大敗元軍,獲金銀印、馬駝牛羊2萬頭,可謂是大獲全勝。
從兵法上來講,中路軍爲正,東、西兩路爲奇兵,奇正並用,三路合擊,是個相當完美的戰略,可爲什麼會戰敗呢?
奇正並用,三路合擊,最爲關鍵的地方要做到相互聯動,協同作戰。倘若做不到協同作戰的話,很容易被敵人個個擊破。明軍在第二次北伐中,中路軍一開始就輕敵冒進,基本是各自爲戰的局面,並沒有做到相互協同作戰,因此三路軍遭遇的元軍強弱有所不同,命運也截然不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