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2:【單車上的胡思亂想】

週五加完班到了八點,下到樓外,夜色已然完全覆蓋了城市。我走了一段路,找到一輛共享單車,電量61%,按里程數計算,可以把我這一百多斤肉身,從白水東街的公司馱回到太嶽街的家裏。

白水東街是這兩三年逐漸熱鬧起來的城市,我路過東南帶狀公園的時候,看到路邊密密麻麻的車輛,有暴走團隊伍,有跳廣場舞的,我還聽見一個聲音很嗲的女聲,大聲報告着自己身處的方位,這應該是玩網絡直播的。

賈樟柯感嘆,我們所處的時代,滿是無法阻擋的變化。實際上在任何時候都是,只不過相比較於古代的慢節奏,現在的只是加快了速度。我有一種感覺,這個時代的一切,都在加速度。從高鐵到超級高鐵,車速越來越快;從3G到4G、5G,網速越來越快;從郵政到順豐快遞,貨運越來越快;從清明端午到中秋國慶,一年的感覺越來越快;從畢業的青春年少到盤串的油膩中年,人生的進程越來越快。得到的快,失去的也快;滿足的快,空虛的也快;來的快,去的也快。一切都是無法阻擋的在“加速度”。

皮一下的話,比4G、5G更快的不是6G、7G,而是“眉目傳情”,我到鳳台小區一家熟悉的飯店去喫過油肉,因爲去的次數多了,所以老闆看見我來了,會笑着挑一下眉目,我點頭或是眨一下眼睛,然後過油肉和糖醋溜丸,就依次端上來了,這是目前任何人工智能都實現不了的光速度傳遞,這動下眉毛和眨下眼睛,瞬間傳遞了幾百兆的信息量。

我這麼想着的時候,這輛共享電動單車,正吭哧吭哧載着我一百多斤的肉體努力的爬坡,坡度不大,但是很長,速度於是沒有在平地上那麼快。到底多快的速度纔算快?我曾經就這個問題問過我們公司的司機師傅,他的回答是“你能掌握的速度,都不算快”。我覺得他的回答已經超出了我的命題範圍,從物理層面繼而進入心理學、哲學等多個範疇,很是耐人尋味。速度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但在你可掌控的範圍,他就是不存在的。這就像我經常思考的“無齡感心態”,你感到自己年輕,你感到自己簡單,不就是因爲雖然出發了很久,但因爲你的初心還在,一切還在,都還是原來的樣子嗎?

今天下午在某先生處聊天,他談到了我的幾位朋友,這幾位朋友是我交往十幾年之久的良師益友,我們有着共同的愛好,就是希望身處的這座城市越來越好,這算不算愛好?還是算理想?怎麼都行吧!反正爲此我們每天侵淫在地方文化的研究之中,像草一樣不能自拔。他們是張太行、李鶴鳴、何明道,“太行、鶴鳴、明道”都是我無償賜給他們的字,何明道更多時候被我喚做何悶騷,因爲我的這位好基友他的性格在人前和文中呈現着巨大的分裂,他在人前的沉默和文中展現的張力都被他統治在平靜的外表之下。當然我也賜給自己一個字,自嘲爲平海心,來源於網絡新成語“地命海心”,大意是說有一類人,生着喫地溝油的命卻操着中南海的心。我們四個人,從過去到現在,或者從現在到未來,可能都會爲着那個有點可笑的初心,比如“爲了生活的城市更美好”,而繼續思考和寫作。某先生是名文化情結很深的官員,交往不多,對我關心不少,平易近人,每次和我坐在沙發上聊天,說這樣更體現平等。有這樣的知心“文友”,讓我覺得還是要踏踏實實做好自己,一切機緣無須外求。

穿過三個十字路口時候,越來越感到夏夜的涼爽,這可能越往北走,城市居住的人口越少的緣故。有時候下雨也是,十里不同天,城東一場雨,朋友圈裏忙着曬忙着抒發各種感受,城西卻依然陽光燦爛,讓人懷疑我們的城市已經大到不是一個時區了嗎?同在一片天空,因爲身處位置不同,所遭遇的感受也不盡相同。某次聚會,“青山白雪”讓我們幾個回想一下十年前的自己,我記不得太行兄、鶴鳴兄、明道兄的回答了,我只藉着入口的梅酒,感嘆自己十年前很忙也很閒:說忙,是因爲當時妻子在一家國企上着“三八倒”的班,小夜班的時候,我要在午夜十二點接她回來;大夜班的時候,我要在十一點多送她乘車。在送她上班之後或者等她回來之前,是我的大段從容的悠閒的閱讀時光。那時候不比現在浮躁,是可以一年讀幾十本書而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

說選擇也是如此,沒覺得十年前的一些選擇是對或者錯的,人都是一直往前走的,在走的過程中去動態平衡。馬雲有過很多至理名言我都沒記住,我就只記住他說人和事的關係。他說,人靠譜,事不靠譜,人會慢慢把事情理順,理到靠譜,但如果事靠譜,人不靠譜,再靠譜的事也會被搞亂搞糟,搞到不靠譜。所以你看,事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人靠譜,都可以去動態中求平衡。

政務中心外有人藉着燈光在玩平衡車,她的同伴在前面探路,看有無阻擋的地方,而我一路綠燈,一路前行。我身邊的騎行車流中,有和我一樣剛下班的,制服還沒脫去的銀行櫃員,也有一手聽着微信語音一手握着車把的外賣小哥,也有兩個人騎一輛車出來閒逛的人吧,嘰嘰喳喳的,大聲的說笑着。文博路大橋上的裝飾燈光很亮,我騎行過去的時候,看到有人藉着五彩斑斕的燈光在玩自拍。我閒來也刷抖音,但往往刷十幾分鍾就覺得無趣了,大同小異的內容,競相模仿的段子,千篇一律的皮囊,再好看也會審美疲勞。只有勇敢面對他,纔會放心拒絕他,我嘗試過玩電子遊戲,還有抽菸,是真玩不進去抽不下去,然後,放心的拒絕了,這是最笨的辦法。

最好就是親自去經歷,別無他法。每個人都是死倔死倔的,誰也無法真正去說服另外一個人,因爲誰也無法代替他的經歷,以及這種經歷帶給他的困惑或者收穫。我最近讀完康熙版的《澤州志》,這也是一位人在官場,但心繫文化的先生送我的。《澤州志》裏記載着很多的人和事,我感覺今天依然還在重複上演着,歷任的行政長官,都免不了要搞修橋鋪路,建學校,用今天的話說補齊基建短板,提升城市品質,創優人居環境,今天白馬寺山頭的景公塔,老城的景德景忠兩橋,還有東南的文筆峯塔,都是歷任晉城主政者留下的痕跡。《澤州志》裏的記載的大量藝文,也生動真實的反映着當時的文化生活,某某某爬太行山了,哎呦風好大雪好急路好陡,寫篇文章記錄一下,某某某約某某某去青蓮寺了,寫篇文章刻塊碑,狀元李俊民說他的幾個文友了,寫了篇文章記載下來,和現在除了工具用的不一樣,做的事情有啥不一樣?我在晉城博物館見到過古代出土的一塊墓誌銘,大意是說晉城人某某某一生如何如何,我當時就在想,我們自詡當代晉城人如何,卻不知一千年前,古人也在這樣思想者消費者。然後呢,都沒有然後了。

我在想什麼時代,纔是最好的時代呢?孔子羨慕周禮,但孔子這麼想的時候離周公已經幾百年了;唐宋好嗎?可也有安史之亂,杜甫經歷了全國人口從五千多萬銳減到一千多萬,於是整個人都不好了,過得顛沛流離,寫得悽風苦雨;明清好嗎?就晚清那喪權辱國的光景,活着都憋屈啊;民國好嗎,現在流行民國是最美好的年代,可民國的教育普及率還不到10%,整個社會能好到哪去?我看着家門口公園乘涼的人羣,還了單車,騎行共計32分鐘,扣款4元。

從來就沒有最好的時代,那個你能掌握了脈搏跳動,並能跟上節奏的時代,就是最好的時代。也是屬於你的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