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趣讀合肥】廬州古墩 文化密碼——見證文明史的上古神墩

名詞解釋:

“墩”,在古代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裏解釋道:“墩,平地有堆。”墩,土堆而成的高臺,高居其上免受水患。在古代,墩臺也是城鎮防禦工程體系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史記》裏記載:“晝日燃烽,以望火煙;夜舉燧以望火光也。烽,土櫓也;燧,炬火也,皆山上安之,有寇則舉之。”每當敵人侵犯,夜間士兵在墩臺上點燃火把,白天在墩臺上放煙,便於快速傳遞軍情信息。

在合肥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分佈着許多或歷史人文厚重、

或充滿傳奇色彩的土墩。

廬州的上古神墩,

你的家鄉有嗎?

上期問題的答案可不止一個,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

若問一方文化事,先從上古識神墩。合肥境內,有多處重要的古文化遺址——神墩。何謂神墩?就是高出地面數米或數十米的大土墩子。這些大土墩子,完全是人工用泥土堆積而成的。每一座神墩,都是一部古人類的文明發展史。

巢湖槐林神墩遺址 位於巢湖市槐林鎮東,距巢湖南岸約500米。其高約5米,南北長150米,東西寬70米,總面積約7000平方米,是一個呈橢圓形的高臺大土墩。遺址表面佈滿陶片和瓦礫,通過考古調查得知,這裏是新石器末期到商周時期的人類聚居地,距今已有4000多年曆史。先民們選擇有水源的高地居住,既依賴自然,又防禦水患和野獸侵襲,充分體現了他們的聰明與智慧,也證明了槐林鎮古老而又文明的歷史。當地百姓認爲這是神仙居住過的地方,故曰“神墩遺址”。

○槐林神墩

巢湖壩鎮神墩 共有七座之多:巢山神墩有東西兩座(西周時期),捧檄庵神墩有南北兩座(西周時期),花大門神墩(西周時期),張家油坊神墩(西周時期),上馬石神墩(西周時期)等。經過專家的考古發掘,有的神墩分爲多層,每一層都有歷史的積存物。較上面的有陶片(商周時代),下層有穀物的碳化粒(神農氏的農耕時代),再下層有草木灰(燧人氏的用火時代),最下層有許多石片(遠古的石器時代)。由此可知,壩鎮神墩的集中呈現,有力地說明了壩鎮是遠古人類密集的居住地,是中國文明歷史的重要起源地和發展地。今天的這些神墩,已被國家列爲重要歷史文化遺址,受到了國家和羣衆的保護。

○壩鎮神墩

廬江板橋神墩 位於廬江縣東北部盛橋鎮板橋自然村的南端,是由人工挑土壘起來的一個大土墩,中間是一個小池塘,有“架上金盆”的美譽。神墩是高家板橋“船形地”的纜樁,有着神聖的地位和神奇的故事。

○板橋神墩

板橋神墩,“神”在地位。神墩南面是一條流了幾千年的板橋河,綠樹環抱的神墩倒映在小河中,隨着清波盪漾,神奇的故事也打着旋兒流向遠方。旭日噴薄而出,神墩沐浴在金色的霞光中,霧氣裊繞,有如仙境;夕陽西下,一抹餘暉留戀着不捨離去,透過樹縫間留下斑駁的身影,充滿着神祕;明月東昇,神墩寒氣逼人,望而卻步。高氏子孫世代尊奉神墩,朝拜神墩。它和宗祠一樣神聖不可褻瀆,歷代有專人看守,任何人不經宗族允許不能隨意邁進半步。

板橋神墩,“神”在楓香樹。傳說這棵楓香樹和東邊的下礫山互不相讓,比賽着生長,而且生長速度驚人,像兩把利劍直插雲霄,眼看就要戳破天空。玉帝大驚,立即召開內閣會議,討論處理事宜,最終決定讓二郎神掛帥。二郎神晃悠悠地走過千年板橋,一打聽,楓香樹和下礫山修煉了幾萬年,已經成神,道行不比他差多少,心裏嘀咕,這下不好辦。但他還是鼓起勇氣傳達玉帝的旨意,命令他們停止增高。哪知樹和山根本沒把二郎神看在眼裏,繼續生長。二郎神怒氣中燒,使出看家本領,一腳踢向下礫山,山頭飛向幾里開外的鐵腳山,至今在鐵腳山還留下二郎神巨大的腳印,下礫山成了無頭山,山頂坦平;另一腳踢向楓香樹,樹被攔腰斬斷,樹頭落到現在的楓香樹村,村以樹名,樹成了無頭樹。楓香樹也叫抱碑樹,一個石碑被嵌在樹裏,只露出一面。楓香樹直徑有2米多,高聳入雲,站在五里開外,都能看到它偉岸的身軀。雖只有下半截,沒有樹冠,但旁枝側逸,枝繁葉茂;樹根盤根錯節,像巨龍探爪,緊緊抓住土地;上部有個樹洞,四五個人在裏面打牌還很寬裕,雨天有人進去躲雨,七八個人在裏面也不擁擠。上世紀50年代末,樹的下半截也被從根部鋸斷當做燃料鍊鐵,如今找不到樹樁的蹤跡,石碑的殘片也被運往新建的祠堂保存。另外據傳此樹擋住雷公的去路,被雷公擊斷,但沒有相關的資料記載,成了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謎。

○如今的“架上金盆”

板橋神墩,“神”在金盆 。神墩樹木蔥蘢,綠蔭匝地,中間有一口池塘,形狀像一個洗臉盆,微風習習,霞光普照,金光閃耀,故名金盆。以前神墩是塊禁地,任何人不得進入此地放牛、砍柴、捕魚,違反族規,要受到嚴懲。梅雨季節,金盆的水滿滿的,多餘的水從盆口溢出,巴掌大的鯽魚多得數不清,順着水游到路上,隨便揀幾條回家烹飪,味道鮮美。後神墩無人看守,族人自由進出,早上站到塘邊,密密匝匝的魚探出頭喫露水,不可計數。一年臘月,有人想:金盆多年未乾,魚一定很多,用水車車幹後,每家分幾條魚過年。他帶着幾個人車水,池塘很快見底了,魚頭攢動,大家喜不自勝。突然一陣龍捲風把這些人颳倒在地,眼睛被塵土和沙子迷住睜不開。風停息,大家恍惚中爬起來繼續工作,加快速度把水車幹,奇怪,一條魚都沒有,甚至都沒有找到一隻蝦米。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原來村外的人看到大風捲着魚兒飛向天空。以後年年放魚苗,可年年臘月都捕不到一條魚,有人懷疑是不是金盆底有洞,魚兒跑到河裏去了。隨着金盆的水越來越少,最後乾涸了,也沒尋到一個拳頭大的小洞。如今走進神墩,雜樹叢生,百鳥鳴叫,好個清幽的地方,金盆底是一片綠油油的草甸子。

板橋神墩,“神”在來歷。究竟是高氏先祖來的時候就有神墩,還是高氏造“船形地”累土成纜樁呢?對此莫衷一是,無稽可查。從土的結構來看,是人工累土築墩無疑,挖幾米深的土,有碎瓦礫,有燒窯的炭渣,明顯不是天然形成的。曾經還挖出許多白骨,經專家鑑定不是高氏先祖的遺骨,是屬於龍山文化遺址。據此推斷,神墩在很久遠的時代就存在,後來高氏先祖因地制宜,順着地勢,加高加大形成纜樁。金盆也是精心設計的,具有吉祥的象徵意義。

END

本期有關廬州古墩的故事到此就講完了,

你是不是還意猶未盡?

“趣讀合肥”下期預告來啦!

還記得前不久

文藝君給薏米們講的關於廬州才子的故事嗎?

既然說到才子,哪能缺的了佳人。

合肥歷史上的英雄、才子不斷湧現,

佳人、才女也層出不窮,

下期我們將一起來認識一下

廬州歷史上有名的絕代佳人們!

一定不要錯過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