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趣讀合肥】廬州古圩裏的“文化範兒”——下塘南圩有炮樓

昨天留給薏米們的問題,

相信對歷史文化有所研究的小夥伴一定

已經猜出來了,

它就是位於長豐縣的 南圩社區。

○位於長豐縣下塘鎮南圩社區的下塘炮樓

乘坐合蚌高鐵,車經長豐縣下塘鎮南圩社區時,細心乘客會發現,鐵路邊有一個圓柱形石材建築,有門洞、無頂棚。其實,這個特殊建築,有着不同尋常的經歷,它就是日軍侵佔下塘的鐵證——下塘炮樓。

據悉,這個炮樓是復建的,原炮樓距離現在的新炮樓約150米,同樣保存完好。因合蚌高鐵建設需要,當地將原炮樓拆除,用原炮樓材料,就近原樣復建新炮樓,將日軍侵佔下塘的鐵證留存,以示後人,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對於“日軍侵佔下塘”這段歷史,長豐縣委黨史研究室新編的《中國共產黨長豐地方史(第一卷,1919-1949)》有詳細記載。據該書記載,1940年6月3日,日軍混合部隊(步兵、騎兵、機炮兵)1500多人,乘車進佔下塘集。

日軍佔領淮南鐵路線以及下塘集後,在下塘設立特別區(縣級),下設雙墩、羅集、下塘、朱巷4個普通區,區以下設鄉,推行保甲制。此外,還設立特務機關、警備隊(負責人均爲日本人)等機構。日軍三里一碉堡,五里一炮樓,實行嚴密封鎖。

位於淮南鐵路沿線的下塘炮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下塘炮樓的主要功能就是方便日軍侵佔淮南鐵路線,而當時淮南鐵路是日軍搶奪運輸淮南煤炭的主要通道。

據瞭解,當時的淮南鐵路線,南至巢湖裕溪口,北至淮南田家庵,其中北段(合肥至田家庵)貫穿長豐地區73.4公里。日軍侵佔合肥、淮南後,便迫不及待搶修淮南鐵路線,於1940年5月中旬試通車。此後,便開始肆無忌憚地搶奪我國淮南煤炭,通過淮南鐵路線運往巢湖,後經巢湖通江達海轉水路,將煤炭運回日本,發展軍工業,從事侵略活動。

END

明天我們將帶來本期“趣讀合肥”的最後一篇文章,

我們的最後一站在哪呢?

南瀕巢湖,綠肥水美,物產富饒,自古就有“合肥糧倉”、“魚米之鄉”之美稱。

全國文明村鎮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提示3

合肥市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規格最高的古代宗祠——大孔祠堂就在這裏。

歡迎薏米們在評論區留言

說出你的答案哦~

明天文藝君帶着故事和你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