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所周知,在一戰和二戰期間,德國軍隊的戰鬥力是非常強的,這其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爲德國有一個比較完善的總參謀部,這是一個由各種軍界精英所組成的一個軍事機構。德國能在歷次戰爭中表現的這麼強勁,離不開總參謀部的精心策劃和指揮。而這個參謀部的奠基人之一就是拿破崙時代的沙恩霍斯特將軍。

沙恩霍斯特出身於農民,他從外表看起來缺乏那種威風凜凜的軍人氣質,反而更像一個著書立說的文人。這其實跟他早年當過一個軍事雜誌的編輯,寫過有關軍事方面的論文,在軍校裏當過老師。在沙恩霍斯特45歲的時候,他給當時的普魯士國王威廉二世寫了一封求職信,沒想到國王真的答應了。

進入了普軍之後,沙恩霍斯特准備要燃燒他的夢想——改革普魯士軍隊。他先在柏林搞了一個“軍事協會”,還拉來了一大批思想開放的軍官,這其中包括了日後大名鼎鼎的《戰爭論》的作者克勞塞維茨。然後寫了一份奏摺呈給普魯士國王,告訴其要對普魯士軍隊進行改革、進行強兵,但都被國王給無視了。

1806年,普魯士同法國交戰後,沙恩霍斯特以普軍總司令布倫瑞克公爵的參謀長的身份參加了戰爭。在戰爭中,普軍連連戰敗,狼狽潰逃,就連總司令布倫瑞克公爵也在戰場上受了重傷,雖然沙恩霍斯特想要盡他所能爲其出謀劃策,但布倫瑞克卻不把他當參謀長使,而是把他成一個跑腿的,絲毫不接受他的建議。

不過好在在敗逃的過程中,沙恩霍斯特遇到了一個懂他的人,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布呂歇爾元帥。布呂歇爾雖說看起來比較粗暴野蠻,但他還是比較愛才惜才的。他一見到沙恩霍斯特,就覺得他很有才華,很喜歡他。兩人在以後成爲了一對親密無間的朋友。

雖然這一戰普魯士打敗而歸,不過還好經過這一次慘敗,普魯士高層普遍深刻認識到軍隊不改革是不行了。

1808年,52歲的沙恩霍斯特成爲了一名陸軍大臣,於是他便開始與他最出色的弟子格奈瑟瑙一起對普魯士的軍隊進行大規模改革,成立了普魯士總參謀部。那他們先踢出普軍中那些仗着年齡大資格老而喫閒飯的人;還提高了普軍軍官的素質,更新了普軍的裝備;廢除了普軍中一些太過沒人性的懲罰;還取消了僱傭兵制度,換成普遍義務兵役制度;最後還重整了普軍指揮機關。

這一系列的軍事改革還沒有完成,普魯士就與法國於1812年重新開戰,沙恩霍斯特擔任了布呂歇爾老元帥的參謀長,爲其精心制定了對付拿破崙的作戰計劃,可不幸的是沙恩霍斯特早早的在戰場中受了傷。他認爲普魯士的軍事改革還沒有完成僅靠普魯士和俄國的聯軍恐怕打不過拿破崙的法軍。於是他不顧傷痛,長途遠奔至維也納想要拉奧地利加入俄普聯軍,結果卻在布拉格因血液感染去世。

雖然沙恩霍斯特所創立的總參謀部軍事體制未能徹底完成,但他的弟子格奈澤瑙等精英卻繼承了他的事業,使總參謀部軍事體制日趨完善。到了老毛奇時代,普魯士的總參謀部軍事體制在統一德意志的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逐漸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所效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