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世上最偉大的愛,從小至大無時不沐浴在用母愛的光輝裏。媽媽,天下最動聽的稱呼,既使世界有千種語言,但那一聲叫喚總是相似的。


▐《遊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記得那年去遠方上學,也是我第一次出遠門,母親臨行之前送我親手縫紉針線包,當時年少無知豈懂母親之心,現在每每讀這首詩,就想起母親縫的針線包來,"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母親的心是矛盾的,她盼望着兒子有出息跳出那個山村,又希望着兒子一直留在身邊,看在眼裏纔會放心。


▐《遊子》

【唐代】孟郊

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

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萱草長滿臺階,出遊的兒子行走天涯,母親靠在門前,卻不見兒子回來。母盼子歸,子想在母身邊。小時母親是兒子的全部,記得上初中時,需要在校留讀,每週日下午離家去校總是淚流滿面,不捨離家離開母親。長大了和母親聚少離多,兒時精神依賴少了,但誰知道有多少"慈親倚堂門"盼兒歸眼光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