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羽只剩下一條路可以走了,這個時候,如果關羽果斷選擇放棄荊州,直接率少量兵馬快速撤回房陵一帶,還是很有希望返回西川的。最後,關羽一行人不幸在臨沮被潘璋的部將馬忠抓到了,關羽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西川了。

還記得兒時第一次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我被關羽的義薄雲天、武藝高強深深吸引。當看到劉備奪取漢中、關羽北伐襄樊時,他水淹七軍,擒龐德,俘于禁,一時間威震華夏。那一刻,我一度認爲,諸葛亮的隆中對要實現了,劉備必將統一全國。

但是,已經收不到刀片的羅老先生,還是遵從了歷史。安排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逼迫關羽回防荊州。最後關羽敗走麥城,死於東吳之手。

看到這樣的情節後,兒時的我,心中無比難受,彷彿陪着自己長大的枕邊玩偶被他人剪爛,痛心、憤怒、惋惜而又無可奈何。

後來大了些,開始讀史料,腦中存在一個疑問。倘若沒人援救,關羽可以退回西川嘛?

現在我想說,有。而且在關羽敗走麥城前,還有至少2次機會。

第一次機會

當南郡失守的消息,傳到襄樊前線的關羽大營時,關羽下令撤軍回防,曹仁奉曹操之令,沒有追擊。關羽在這個時候,可以選擇向西撤退,那麼可以很快到達劉封、孟達駐守的上庸、房陵。這樣做自然就不會導致後來的兵敗被殺害。

但是關羽是何等倨傲的人,後方被自己所看不起的東吳給偷襲了,必然非常氣憤,恨不得立馬回到荊州,殺東吳一個片甲不留。當時軍中尚有上萬兵馬,確實有和東吳廝殺的資本。實在不行,回到江陵固守待援,東吳也休想拿下荊州。

當時,關羽可能想的是“兄長曾將下邳交給我,我卻丟了下邳。這一次的荊州,不會再丟的!”荊州本身就是蜀漢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關羽如果丟了荊州,劉備會不會責罰且不說,關羽自身都會覺得無顏面對劉備。只要存在收復荊州的可能性,我想,關羽就會選擇南下回防。

雖然這是一個撤回西川的機會,但是關羽沒有開上帝視角,不可能知道後續局勢會變得那麼糟。根據他的性格,也不會就此罷休,將荊州拱手相讓。

第二次機會

當關羽撤軍回到當陽時,公安、南郡、江陵都已經落入東吳之手。這個時候回到荊州已經無城可守,而且軍心渙散,出現很多逃兵,已經無法組織有效的攻城。擺在關羽面前的還有兩條路,

一條路是,撤到西南邊的宜都,那裏還有守軍。宜都進可順流而下攻打南郡,退可撤回西川。只要能到宜都,就還有機會。

另一條路是,走小道向西北撤回房陵、上庸。

老年關羽

這時候更加不幸的消息傳來,宜都、夷陵、秭歸一帶,都被陸遜拿下了。爲什麼陸遜那麼快就能拿下這些地區?主要是因爲宜都太守樊友棄城而逃。宜都的棄守,關羽最佳的撤退路線被斷絕了。

關羽只剩下一條路可以走了,這個時候,如果關羽果斷選擇放棄荊州,直接率少量兵馬快速撤回房陵一帶,還是很有希望返回西川的。

可惜,關羽並沒有直接選擇撤退,而是向西,退守麥城。在麥城的日子裏,關羽身邊的士兵越來越少,援軍遲遲不能抵達,孫權向關羽招降。關羽使出最後一計,向孫權詐降,在城頭扎草人迷惑孫權。自己帶着親兒子關平、趙累等10來人,向房陵一帶突圍。孫權立馬讓朱然、潘璋在關羽的必經之路設伏。

最後,關羽一行人不幸在臨沮被潘璋的部將馬忠抓到了,關羽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西川了。

我想,關羽在被害前,拋去對東吳衆人的仇恨,心中當滿是愧疚。

“別了,大哥。別了,三弟。”那一日,夕陽像血一樣,格外的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