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這段對話,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畢竟在日常生活中,總能遇到一些不勝酒力,或者因爲一些緣故無法飲酒的人,所以“以茶代酒”就成爲了一種既不違背原則,又能不失禮數的好方法。有人曾問道,如果在酒桌上因一些緣故無法飲酒,選擇了以茶代酒,那會不會讓同桌之人感到不悅呢。

大家好,我們的文山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來來來~今天我們不醉不歸!”
“不不不~今天有特殊情況,我還是以茶代酒吧~”
對於這段對話,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畢竟在日常生活中,總能遇到一些不勝酒力,或者因爲一些緣故無法飲酒的人,所以“以茶代酒”就成爲了一種既不違背原則,又能不失禮數的好方法。
有人曾問道,如果在酒桌上因一些緣故無法飲酒,選擇了以茶代酒,那會不會讓同桌之人感到不悅呢?
其實,中華民族作爲禮儀之邦,茶酒文化的底蘊本就非常濃厚,而“以茶代酒”更是由來已久的習俗,所以是完全不用擔心的。若自身不勝酒力,卻又偏偏要顧全所謂的“面子”,那才真正會對同飲之人造成困擾呢。
不過,說起“以茶代酒”,相信你絕對想不到,這個詞語的出處,竟來源於一個酒鬼之口。
在晉朝陳壽所著的《三國志·韋曜傳》裏,就有關於“以茶代酒”的記載:“......曜素飲酒不過二升,初見禮異時,常爲裁減,或密賜茶荈以當酒……”
這是一段非常趣的歷史,說是公元的252年吳國太祖皇帝孫權病逝後,就將皇位傳給了兒子孫亮,之後由於發生了政變,孫亮的兄弟孫休就上臺當了皇帝。
而在孫休駕崩後,又立了遺詔讓他的小兒子繼位,並任命了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爲顧命大臣,輔佐幼主。
不過,這兩位顧命大臣嫌棄孫休的年齡太小,所以一合計就把孫休給廢了,改立了23歲的孫皓爲皇帝。而正是由於孫皓的登基稱帝,才引出了著名“以茶代酒”典故。
孫皓在剛登基時,算是一位好皇帝,它撫卹人民、開倉賑貧,爲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兒。不過,可能是好皇帝當的太累了,逐漸的他就變了性子,成爲了一位專橫殘暴、終日沉迷於聲色犬馬的皇帝,喪失民心。
由於孫皓喜歡喝酒,所以經常在皇宮設宴,命百官給他陪酒,他還在酒宴上定了一個規矩,那就是不管你能不能喝酒,每次設宴都必須喝夠7升,否則就要受到懲罰。
其中有一位叫做韋曜的大臣,酒量只有2升,是鐵定喝不完7升的。不過,好在他當過孫皓父親的老師,看在老爹的面子上,孫皓還是要給韋曜面子的,所以每次在他喝不下去的時候,就命人偷偷將給他的酒換成了茶。
可韋曜是一位非常耿直的人,他覺得孫皓再這麼搞下去會毀了吳國江山的,所以就在酒席上直言批評了孫皓,孫皓自然是不聽勸阻的,所以韋曜最終就被打入了天牢處死了。
這就是典故“以茶代酒”的由來。可能孫皓自己都沒有想到,他一生愛酒,到最後卻只有一句“以茶代酒”流傳了下來,想想也真是莫大的諷刺了。
飲茶是一種境界,修養的是內在,追求的是心境上的平和。以茶當酒,目的就是用保持自我的姿態,向同桌之人傳達出敬重之情與情義無價的心態,而絕不是虛僞的敷衍工具,這一點,相信孫浩終其一生也難以明白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