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特殊的拍攝視角,避開會出現穿幫畫面的工作人員,只拍攝需要的道具部分,加上優秀的角色演出,一場大戰妖物的精彩戲份就此完成,甚至都不需要任何電腦特效的輔助。“新視覺特技工作室”也鳥槍換炮,開始嘗試藉助電腦完成特效。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着香港電影工業的蓬勃發展,觀衆的觀影需求日益提升。

爲了能拍攝出更多優質的作品,衆多電影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而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徐克的“電影工作室”,以及專門爲工作室服務的“新視覺特技工作室”。

這一文一武兩個團隊,支撐起了徐克輝煌的電影人生。

原本徐克最初只創辦了“電影工作室”,而在出品了《上海之夜》、《英雄本色》和《刀馬旦》後,徐克按捺不住對更寬廣題材創作的慾望,又創辦了“新視覺特技工作室”爲自己的片子助力。

而兩大團隊合作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成爲華語靈幻愛情片巔峯的《倩女幽魂》。

在那個特效技術尚不發達的年代,爲了滿足徐克天馬行空的創意,團隊也想出了很多如今看似滑稽簡陋的解決之道。

這就如同當年國內拍攝《西遊記》和《阿凡提》時遇到的情況相似,沒有條件就自己創造條件,一切以完成拍攝爲主旨。

例如影片中第一個特效鏡頭,蘭若寺中乾屍復活的場景,明顯就是使用定格動畫的手法,把模樣一幀一幀擺弄拍攝完成。

劍客被姥姥吸乾精元的鏡頭,慢放下也完全看不出剪輯的痕跡,所以應該是在一個鏡頭下完成。

那麼團隊除了要完成角色的可動模型,這裏皮膚變色的效果,則可能是由材質收縮和打光雙管齊下來完成。

後面燕赤霞大戰姥姥的時候,模型+特攝的套路大發神威。

用特殊的拍攝視角,避開會出現穿幫畫面的工作人員,只拍攝需要的道具部分,加上優秀的角色演出,一場大戰妖物的精彩戲份就此完成,甚至都不需要任何電腦特效的輔助。

就連最後三人從黑山界逃出後的這場戲,現在倒是可以在電腦編輯軟件上用遮罩進行後期處理。

放在當年其實單純靠手工拼接膠片,也同樣能夠實現。

而到了1990年拍攝《人間道》的時候,隨着整體科技的進步。

“新視覺特技工作室”也鳥槍換炮,開始嘗試藉助電腦完成特效。

燕赤霞作爲最後的底牌出現時,使出的全新招式“萬劍歸宗”,就完全依靠特效完成。

這在當時而言,絕對是無比前衛的特效呈現。

與之相對的,工作室對於傳統道具的應用也更加得心應手。

知秋一葉作爲新登場的正方戰鬥力,道法的展示則多數靠道具完成。

他搬山填海的崑崙派道術,都是藉助道具師的協助完成。

這似乎也暗示了傳統特效與電腦特效的世代交替,道法高深的用電腦特效,入門級別的則是特效道具。

而普渡慈航變身而成的大蜈蚣和家佛祖,則特效加道具的雙重結合。

在真實的感官效果基礎上,再加上特效的新鮮感,如今看來依舊別具風味。

這兩部電影的特效呈現,也告訴了我們一個較爲清晰的特效創作思路。

電腦特效作爲一種手段,本身也只是爲影片服務。

有些可以用真實物品實現的效果,實際上保留道具本身無疑會更加真實。

比如左千戶這個收刀入鞘的動作,放在現在絕對會優先考慮用特效完成。

然而就觀影體驗而言,使用人工特技來完成,還是最好的選擇。

這也是如今很多濫用特效的電影人,始終想不明白的點。

緊跟着第二年,《倩女幽魂 道道道》的拍攝單純就特效來說,並沒有多少技術進步。

然而“新視覺特技工作室”還是通過對分鏡的考究,以及創意的升級,實現了一次視覺效果上的突破。

比如白雲禪師這一手星羅滿布,前面看似乎就是普通的暗器功夫。

可演員收回念珠的姿勢,帥出了高度。

女鬼小卓勾引十方的套路,則展示瞭如今電影中少有的場景佈置能力。

演員轉動華服的風韻,道具服裝上真實燃起的火焰,搭配特效的出現,以及佈景中空中燃起的火種,和整個場景中紅色調的打光。

如此整體且和諧的畫面呈現,如今則被大量虛假的特效背景所替代。

後來白雲禪師和姥姥的打鬥,則又是真實道具和特效的二合一呈現。

作法時的雷電是特效做的雷電,但是水,就真的是水了……

這樣的畫面,如今看來可能司空見慣,可對於當年的水平來說,這已經是最高水準的特效了。

而如果水準觸及了天花板,想要再次突破就只能靠創意來實現了。

衆所周知,《道道道》 最後黑山老妖的登場算是道具特效的巔峯水準。

化身房屋形狀的老妖,至今也鮮有能將之超越的妖物形象。

爲了打敗這樣超強的妖王,影片後續的設計也堪稱絕妙。

特效部分只給十方加了一個身體發光的特效,恢弘的氣勢則靠日出的航拍完成剪輯。

藉助大自然的瑰麗,這種震撼的感覺,是任何特效也無法媲美的效果。

這樣的成功,靠的就純粹是經驗和靈感的底蘊,真的是想抄都難。

所以後來“新視覺特技工作室”陸續推出的《妖獸都市》、《青蛇》、《蜀山傳》等影片,迄今爲止依舊是華語影史的豐碑之作。

對於電影而言,藉助特效和依賴特效,根本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意思。

《道道道》上映20年後的2011年,葉偉信版本的《倩女幽魂》上映。

可是滿心期待的觀衆,卻絲毫沒有在影片中感覺到一絲應有的感動。

即使片中匯聚了惠英紅和樊少皇這樣的動作片好手,卻依舊被套路化的特效所拖累。

姥姥這一手“三分歸元氣”的功夫,充其量也就是98年《風雲》的強化版。

難得一個好看一些的合體法術,說難聽點,還是《火影忍者》大火球之術的COS版本。

甚至連我最喜歡的男演員之一,古天樂在片中的表現也差強人意,施法是的動作顯得極爲業餘。

而如果我們對比二十年前,張學友第一次出演知秋一葉的表現,明顯都要高出不止一個檔次。

這樣的差距,誠然和武指團隊的水準密不可分。

可也因爲特效的過量使用,使得演員幾乎純粹靠無實物演出來支撐。

但是相對的,我國的特效水準又沒有發展到國際最高的級別。

而即使是漫威電影這樣的特效高度,也都會結合實物去進行特效合成。

這樣的技巧,說起來倒還是當年從香港傳過去的經驗。

反倒是咱們自己的電影,近年來因爲忽視底子,導致大量特效的濫用,使得影片的特效呈現顯得不夠出彩。

至於最近推出的《倩女幽魂 人間情》,儘管個人覺得還是有不少值得提升的地方。

但影片至少在特效方面,算是做好了上面說到的一些基礎。

比如驅鬼除妖的燕赤霞,找來了老牌動作演員元華,這可是當年香港最會擺POSE的幾位老戲骨之一。

加之原本就有飾演燕赤霞的經驗,至少從動作戲角度講,不比午馬遜色。

道具化妝這方面也頗有心意,這黑山老妖的迎親使節,可也是下了本錢了。

包括最後影片來到黑山界時,紅色的佈景氛圍,加上一排排的幽靈新娘,也體現了不錯的美術功底。

據說影片的特效花了4000萬元,但個人覺得實際上,最燒錢的部分實際上可以用別的方式來實現。

畢竟巨大石頭人,在這兩年的神怪電影裏,真的太多了。

作爲被電腦特效狂轟亂炸的一代,新生代電影人,如何尋找這份拍攝時的平衡。

讓虛幻的特效可以真正與現實的畫面共存,懂得靈活運用,去提升電影的觀感,而不是用來偷懶。

我們能夠向“新視覺特效工作室”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經典電影值得借鑑的技法,也同樣很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