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下顎痛?下巴卡卡小心是顳顎關節障礙

打呵欠發出喀喀聲?嘴巴卡住動彈不得?還伴隨肩頸酸、耳鳴、偏頭痛? 這可能是“顳顎關節障礙(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惹的禍!

顳顎關節是由下顎骨之髁頭以及頭顱顳骨與蝶骨形成之關節窩所構成,中間有一緩衝的關節盤,韌帶與咀嚼肌肉附着其上,彼此各司其職互助合作。

顳顎關節障礙族羣,20~40歲與女性居多

正常下顎運動功能包含咀嚼、吞嚥、發聲、說話及臉部表情。除此之外都稱作下顎的異功能運動,像是夜間磨牙、緊咬、咬筆或吼叫等。顳顎關節障礙,指的就是上述整個系統或正常運動功能出了問題。

顳顎關節功能失常的原因,目前醫學尚無定論,臨牀上多半歸咎於過度咀嚼硬食、牙齒咬合不正、夜間磨牙力道過大、壓力大牙關緊咬等因素。雖然上下顎牙齒和關節的懸吊無關,卻會影響下顎的運動限制。以比例來說,40%人口曾有顳顎關節障礙症狀,其中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四倍,又以20~40歲族羣居多。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越來越多人患上這種文明病。

找問題!

三個診斷抓出顳顎關節障礙

病史詢問:得知病人主訴,詢問相關問題,例如疼痛、張口受限或是開閉口有聲響。也可以問卷取得手術史,是否有睡眠障礙及服用藥物等病史。

功能性檢查:包含咀嚼肌羣及顳顎關節之觸診、關節運動時有無雜音及下顎運動範圍測量等等。正常的最大張口度,國人男性約是47±2毫米,女性則爲45±2毫米。

口腔檢查:

齒列檢查:確認口腔內是否有其它問題,像是智齒或是不合適的假牙引起疼痛,以至於和顳顎關節障礙混淆;

牙周檢查:確認是否有創傷性咬合引起之牙齒動搖,可能使下顎在運動時,牙齒有過早接觸點;

咬合分析:確認是否有咬合磨耗以及咬合模式,用以解剖患者是否有異常功能或是嚴重度。

治療方式

分可逆與不可逆兩階段治療

顳顎關節障礙的治療經過數十年的研究,但是各派學說理論各有不同。早期Ramfj ord與Ash醫師提出咬合干擾加上精神壓力的理論,指出精神壓力、憂鬱焦躁、外傷、人際關係加上口腔習慣,例如磨牙、咬筆等不同的排列組合,造成顳顎關節障礙。而每個人的致病機轉都不盡相同,如此複雜的因素使得研究起來更加不容易。

以咬合理論作爲治療基礎時,會以藥物、行爲治療與物理治療包含咬合板等較不侵入性的可逆性治療,先減緩病人臨牀的不適。第二階段治療以去除病因爲目的,包含咬合調整、假牙贗復、矯正、正顎手術、關節鏡沖洗手術甚至是關節置換手術等,這些治療都是不可逆的。現在的

顳顎關節障礙治療趨勢偏向可逆性治療,以下就分類介紹可逆性療法:

藥物治療 可能使用肌肉鬆弛劑:

顳顎關節障礙也可能有肌肉問題,因此常會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與肌肉鬆弛劑,甚至有些患者會用到抗憂鬱劑或抗痙攣劑。

物理治療 鍼灸與電刺激皆有療效:

方式多元,包含冷熱敷、超音波、鍼灸、肌肉按摩、下顎伸展練習、低功率激光、電刺激以及脈衝電磁治療等等。在實證上,冷熱敷及超音波對肌肉關節性疼痛具療效,鍼灸對比不作任何處置的效果來的好,電刺激似乎有些微效果,至於其他治療效果存疑,尚待更良好的研究來驗證。

咬合板治療

顳顎關節障礙常用治療方式

雖然治療機轉尚未清晰,但是超過80%的療效證據擺在眼前,咬合板治療已經是顳顎關節障礙常用的治療方式。

平常的自我保養之道,須小心儘量不要喫太硬或是太韌的食物;保持心情放鬆,學習紓壓技巧;避免下顎劇烈運動,張口不宜太大,大笑或是打呵欠需要控制,漢堡可能需要分層喫;避免不良習慣,多做伸展運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