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苏舜钦的登场,让人眼前一亮。就连剧中的宋仁宗,也不得不夸赞他长相俊美。其实,在在史籍记载中,苏舜钦确实长得非常英俊。我们无需翻阅正史中的套话,只是借用欧阳修的一句评价:
欧阳修的意思是,苏舜钦在当时的名气很大,令人仰慕,人们爱慕他的才华,但看到他的长相后却会非常震惊。因为如此才华横溢之人,偏偏长得如此养眼,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只能归咎为造物主的偏爱。相传他的画像在坊间流传,女子竞相追捧。
记得有个哲人说过,美丽的人审美的标准也会相对较高。这大概就是因为他对美好的事物司空见惯,不会随意降低标准。所以,苏舜钦的文章也会如此带有鬼斧神工的穿透力。然而,今天要证明苏舜钦审美功底的,是他的一套房子。
在《清平乐》中,苏舜钦卖掉公文的废纸邀请同僚一同饮宴而遭到罢黜。这在历史上确有其事,被称为进奏院狱。这件事直接导致了苏舜钦前途尽毁,也被政敌利用打击积极推行新政的亲朋挚友。然而,电视剧中并没有提到的是,苏舜钦被罢官后,就离开了开封,来到了苏州,并买下了一桩大宅子。
宋朝对士大夫十分宽容,苏舜钦犯事后并没有遭到肉体上的折磨。不过,当时宋仁宗的圣旨是“永不叙用”,这对苏舜钦来说相当于政治生命的终结。因此,他在苏州购买的房子,并非临时的栖身之所,而打算隐居一辈子的,所以他一掷千金,花费了四万贯钱。
要知道,宋朝文人有钱,可四万贯也并非小数目。然而,这四万贯还只不过是一处地基而已。这处地基本来是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亲戚孙承祐的宅子,因为相隔百余年,木质结构逐渐腐朽坍塌,几乎是一座废园。
然而,苏舜钦看中的是它依山傍水的清幽,造化钟秀的灵韵。买下废园后,苏舜钦又斥巨资进行修缮,让它充满了文人士大夫的雅趣。特别是在潺潺流水之旁,他命人建造了一座亭子。曾经是皇帝近臣的他,保留着高洁的气质。面对此情此景,苏舜钦想到的是同样遭遇的屈原在《渔父》中所写:
因此,他将这座亭子命名为“沧浪亭”。这个名字相当富有诗意,名气也越来越大,以至于不光亭子本身,苏舜钦所住的整个园林,都称为“沧浪亭”,苏舜钦从此也自号为沧浪翁。他还邀请欧阳修作客,写下了《沧浪亭记》,欧阳修也即兴挥毫作《沧浪亭》长诗。其中,欧阳修对沧浪亭的美景无不羡慕,感叹苏舜钦有眼光,只花了区区四万贯就相中了这么一块好地:
各位看官读到此处,应该就明白小珏所说苏舜钦审美能力强的理由所在了。敢于一掷千金购买废园,并让它大放异彩,名声从当时一直响到现在,苏舜钦真可谓是房地产的高端操盘手。沧浪亭也由此成为了苏州四大园林之一。
苏舜钦的眼光确实独到,他去世之后,这座园林主人几经更替,其中仍不乏当时的名流,比如说章惇、龚明就各居一半。到了南宋时,沧浪亭归属于大名鼎鼎的韩世忠,并被改名为韩园。然而,从元末之后,沧浪亭的建筑多次毁于战火,早已不是苏舜钦当年的模样。只不过园内的假山和园外的池水依然保持了旧时光景,无声地诉说当年的风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