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峯區委書記張建勇說:“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發展一定要抓黨建,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更加堅定了我們突出黨建引領的認識。”今年,石峯區積極響應市委組織力提升工程,大力弘揚“火車頭精神”,緊緊圍繞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主線,協調推進美麗社區與和諧社會建設、協同創新基層治理體制和羣衆工作方法,爲建設富強美麗幸福新石峯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新氣象!社區“大黨委”壯大基層黨建的“朋友圈”

今年以來,井墈社區“大黨委”開展了“火車頭精神”大討論、志願服務等活動,各成員單位上牆公示了各自需求清單、資源清單,再通過會議研究,形成項目清單、責任清單。“以前,社區與轄區單位各幹各的,現在有了‘大黨委’,我們和社區有事一起辦,有難互相幫!”成員單位黨組織負責人不約而同說道。

發揚“火車頭精神”

石峯區建立網格三級聯動機制。先後安排40名縣級領導分別聯繫1-2個社區(村),對全區五個街道、45個社區(村)進行了全覆蓋,街道黨工委履行直接領導責任,採取“1+5”的管理模式,全區符合條件的33個社區成立“大黨委”,吸納中鹽株化物管辦、清水塘學校等成員單位156家,共同開展物業管理等志願服務活動,共享籃球場等文體設施資源。

報亭社區服務中心

不止於此。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小區(樓棟)黨小組”的黨組織管理體系,在清水塘街道完成網格化管理試點,實行社區書記擔任網格長、社區幹部擔任網格員,新設立43個網格黨支部,選配黨小組長(樓棟長)251名。在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中,14名黨員縣級領導按照“五個一”活動安排聯繫指導五個街道25個網格黨支部“五化”示範點黨支部,建立38名黨支部“五化”建設指導員隊伍,同步指導開展網格黨支部“五化”建設。社區變管理爲治理,服務變“被動”爲“主動”。

新品牌!打造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樣本

石峯區以“火車頭精神”爲品牌,打造石峯黨建紅色引擎;以工業企業爲基礎,提升社區“軟實力”。

科學整合黨建、民政、衛生、“三供一業”分離移交、老舊小區專項整治、棚戶區改擴翻等多種資源,重點建設橋樑廠、井墈、湘天橋、田心等街區,投資665萬元新建面積4500餘平米的區圖書館1個,投入180萬元打造了社區工業博物館1個,新建黨建文化主題廣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廣場等文化廣場3個。

井墈社區株化博物館

博物館承載着株化記憶

提升公共服務功能。以政府購買服務、激勵補貼等多種方式,引導市場資源參與社區公共服務事業建設,建設慈善愛心超市2家,設立居家養老日間照料服務點2個,組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14個,解決了老年人照料護理等問題,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數。

九九重陽節爲老人家免費檢查

推進文化服務建設。打造井墈社區等文化社區示範點8個,完成清水塘街道文化站建設,完成全區36 個社區文化站電子檔案建設,通過增設圖書閱覽室、綜合文體活動室等方式提質改造轄區文化站7個,建設大沖村等農家書屋9個、配備書籍7000多冊,成立秧歌隊、廣場舞、腰鼓、軍鼓、舞龍舞獅等16支社區文化志願服務隊伍。

社區閱覽室

新模式!以“石峯號”主題黨日爲重點的載體提升工程

今年1-10月,主題黨日活動共收集問題537個,已全部交由各職能部門對應解決,真正爲羣衆解決實際困難。

全面推行“項目黨組織”模式。成立清水塘企業搬遷改造指揮部、棚改指揮部、集體土地徵拆指揮部等3個黨總支,下設7個黨支部、11個黨小組,引領170名黨員亮身份、踐承諾,推動全區中心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井龍街道茅太新村辦公室

實施黨員骨幹大培訓。堅持“四個一”工作機制,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工作,先後舉辦培訓班15期,參訓黨員人數達1300餘人,基本實現了“能力增強、業務精通、黨建提升”的目標。

將黨建文化建設融入到了工作的各個角落

新作爲!“1234”大黨建催生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今年,石峯區明確提出,構建“1234”區域大黨建工作格局。

打造“火車頭精神”城市黨建品牌。石峯區是中國電力機車的搖籃,是“火車頭精神”的發源地,圍繞“火車頭”文化打造“火車頭精神”黨建品牌,強化黨建引領,建立基層黨組織“五化”建設責任機制和全面推行“4+4”黨建月度考覈工作,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機制,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黨員先鋒模範、羣團組織紐帶的作用。

黨員服務中心

“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落實關鍵在黨建引領,目的在惠民利民。”張建勇欣慰地說,在全區創新推進城市基層黨建,是適應新形勢、新變化,解決新問題的積極探索,將更加註重全面統籌,更加註重系統推進,更加註重開放融合,更加註重整體效應,激發區域化黨建的內在活力,力求走出一條具有石峯特色的城市基層黨建新路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