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人们谈及黄金,都会不由自主地说到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因为此标志性事件开启了不受约束的美元本位制度,即美元的发行再也不受任何约束。同时,黄金也被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机构明文废除掉了国际结算的地位。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并非是以黄金为锚的货币制度出了问题,而是美国财政赤字以及美元货币无限扩张所导致。鉴于美元实际上在当今承担了之前黄金承担的角色,成为了全球货币的锚,所以美元的扩张也就意味着全球货币的扩张。一般认为,金本位制被放弃,其原因是过去经济增速较慢,黄金产量的增长也同样很缓慢,二者大致可以相适应。但是进入新千年以来,经济增速大大加快,黄金产量却处于明显落后于前者的状态。不过,黄金的供给弹性往往被投资者们所忽视。而事实上,黄金是一种具有被称为“吉芬商品”属性的特殊投资品。

  金价随黄金需求变化而变化制图/孔钊

  所谓吉芬商品,就是当这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也会上升。相反,需求也会随着价格下跌而一起下滑。在经济学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一种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第二种则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替代效应都是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需求定理是一直有效。但是,在少数特定情况下,某些商品的收入效应作用要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比如说黄金。在标准的吉芬行为里,如果金价始终徘徊在上世纪以来的纪录低位,央行和个人投资者应该会选择抛售黄金。而回到今天,尽管相对于全球所有的货币,黄金价格都创下了新高,但市场对黄金的需求却仍然处于或接近历史的最高点。

  有这样的一个连续等式“财富=金钱=信用纸币”,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堂而皇之地被众多投资者所认同。如果说财富是能够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使用价值的商品,以及创造这些商品的资产;那么金钱就是一种贵金属内在价值担保其商品购买力的货币,也就是金融货币;而信用纸币便是发钞者以自己的无形信用担保可随时购买商品的债券,也就是商品借条。事实上,财富是人们劳动成果的真实结晶;金钱是劳动成果与交易中介的溢价;而信用纸币则完全是发行纸币者的权力和信用溢价,其本身并不含有任何的直接财富和金钱抵押。换句话说,它本质上就是一个欠条,内在的实际黄金含量几乎为零。而一旦信用纸币完全摆脱了黄金的制约,形而上的货币发行当局的膨胀和形而下的纸币过度泛滥就会里应外合,令得货币内含价值即购买力变得不堪一击,进而又推动了黄金资产的泡沫及其衍生品的更大膨胀。故就内在真实价值而言,应该是“财富>金钱>纸币”,而将真实财富含量最高的货币黄金置于了现实价格较低的位置,从而也就推动了黄金新一波大牛市的形成。

  回到“吉芬理论”,只需要眼下黄金持有者抽离可供出售的黄金,当实物黄金都被“隐藏”起来,市场利用美元对黄金报价的需求越来越多,黄金价格势必顺其自然地同比上升。换句话说,黄金是用于定价的独特资产,或是定价货币的独特资产。不是美元报价购买黄金,而是黄金报价购买美元。如果投资者能够理解这个概念,那么未来数年内的投资配置就会有个全新的规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