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揭祕】朋友,您知道石溪古鎮有多古?

【重點】池州長江大橋開通,這裏將成爲一方熱土!

石溪位於樅陽縣城北約29公里,西與浮山隔石溪河相望,現屬樅陽縣項鋪鎮石溪村。是古代連接江淮之間水上“絲綢之路”中的一個重鎮。襟三江而鎮南北,控吳頭而連楚尾,北至廬江、舒城、六安、合肥、壽春,南接長江而連貴池、銅陵、南京、九江、武漢等地。爲羅昌河、麻溪河、石溪河、竹子湖、白蕩湖匯聚的重要碼頭和避風港。曾經的石溪河中,往來船帆如織,避風港灣的桅杆林立,鼎盛時期,石溪至浮山華嚴寺有六條義渡(免費)。陸路是東鄉通往桐城縣城、樅陽鎮的樞紐。距銅陵、安慶、無爲、桐城約60公里,距合肥110公里,距廬江、貴池約40公里。

(1400年前齊安郡衙門石獅)

在行政上,石溪的歷史可上朔到漢朝陰安侯國,漢武帝封劉安的兒子劉不害爲陰安侯,三國、二晉時設陰安縣,從南齊到隋朝初設齊安郡(縣),爲晉熙太守或王領轄,也是晉熙郡(州)的治所。隋開皇十八年(598年)設同安郡,齊安郡廢,移治於樅陽縣會宮鄉,自古到清朝稱爲齊安之地。公元965年左右,宋朝設石溪鎮,當時的鎮起着對舒州府的監督作用,也是宋朝時期在樅陽境內設的唯一鎮。

(1951年湖東縣白雲區石溪鄉土地證)

在經濟上,唐時設白雲司,宋朝設漕司,爲淮西轉運使駐地,石溪務爲舒州十九務之一。元、明、清、民國均設石溪鎮,有專門稅務機構。石溪鎮因水而輝煌,因銅而富有。石溪鎮南邊是撥毛山,有銅礦資源,開採時間很早。根據樅陽考古,目前在石溪周邊發現六個古代銅礦開採的銅礦口。自古是兵家爭奪之地,又是往來商旅淘寶之地。

(1061年石溪鎮毛知遇捐款修浮山諸巖之間路石刻)

在軍事上,石溪是個易攻難守的地方,但起着扼南北咽喉作用,歷朝都有戰爭發生。其中最激烈是三國、南北朝、宋朝,每次都是屠城戰爭,一燒盡光,戰爭後又重建,這樣反覆進行着。

佛教文化,自晉以來,石溪及周邊寺廟林立,香火旺盛,有佛教祖庭之稱。五祖法演、端禪師、法遠等高僧修禪佛法。

(放生庵)

由於到清朝受到文字獄及反清復明的鬥爭影響,石溪備受到打壓,發展緩慢。解放後,由於1954年一場大水,原石溪鄉政府辦事機構遷移,加上公路不通,石溪那種古代輝煌不再了,尤其是文革,許多古建築被摧毀,現在淪爲一個鄉村了。

與石溪有關聯的歷史人物:劉不害、衛不疑、朱邑、魯肅、周瑜、呂蒙、審配、陶侃、劉昶、劉燮、梅伯龍、紀僧猛、蕭銶、蕭寶嵩、蕭大圜、陳叔文、羅珦、杜牧、杜荀鶴、羅隱、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李公麟、王鞏、毛正仲、毛幵、姚鼐、劉大、葉燦、葉書山、蘇拓夫等。

高考恢復後,石溪有國際級專家學者六人,博士後、博士生幾十人。僅石溪街有本科以上學歷的有100多人。

(文圖:渡航    來源:樅陽二三事)

溫暖,從此開始!溫馨,自心而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