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王士珍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曾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总理等职务,是北洋三杰之首。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却并非这位总理的本名,真正的王士珍另有其人。

真王士珍,原来是正定总兵叶志超手下的一个师爷,因为为人精明能干,善于处理营中俗务,而深得叶志超器重。

恰在此时,清廷在天津设立武备学堂,从全国各地的军中选取中下级军官,集中整训。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参加此次整训的许多人,都成为后来中国叱咤风云的大人物。

叶志超精心挑选手下人才,并将名单上报清廷,其中就有他的师爷王士珍。可就在清廷批准名单,所有人即将前赴天津报到的时候,王士珍却声称家里有事,要求告假,而且在假条没有被批准的情况下,竟然私自溜号了。

真王士珍就此和一个天大的好机会失之交臂。

而叶志超麾下,一个姓王的马夫,却中了大奖。这位马夫出生于正定县牛家庄的一个贫苦人家,父亲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住在正定城伯母娘家,靠母亲给人做一些针线活讨口饭吃。

1876年,这个穷孩子15岁了,该自己养活自己了,于是早早投了军,因为身体还没全长开,没有当一线军人的资格,成了叶志超府里的一名少年马夫。

好在这个孩子老实刻苦,跟着叶志超屡次征战,混了个脸熟。

就在叶志超恼怒真王士珍不辞而别的时候,这位少年正好有事路过,进入叶志超的眼帘。于是叶志超鬼使神差地叫住了这个穷孩子,当得知这个孩子也姓王的时候,当即决定,让他冒名顶替真王士珍,前往天津报到。

这一年是1885年,这个24岁的穷孩子,成了王士珍,来到天津武备学堂,学习炮兵,并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王士珍所部被派往平壤,他的老上司叶志超正好是平壤清军的总指挥。此时,日军趁机染指朝鲜半岛,与清军遭遇,双方在平壤发生激烈战斗,民族英雄左宝贵阵亡。在这次战斗中,王士珍身先士卒,左手无名指被炸掉,额头也被弹片击中,血染征袍。

虽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但王士珍本人却因为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受到清军高级将领聂士成的器重,还成为清朝陆军大臣荫昌的座上宾。

恰逢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求贤若渴,向荫昌要求派遣人才。在这种情况下,王士珍就和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一起,被荫昌举荐到了袁世凯帐下。这三个人后来就成为北洋三杰,而王士珍,是北洋三杰之首。

袁世凯在见识了王士珍的才能之后,曾经高兴地称赞他:卿乃北洋第一军事人才也。

此后,李鸿章,荣禄等人相继去世,袁世凯由新军都练一路高升,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了清末举足轻重的人物。

而袁世凯之所以能够官运亨通,只因为他手里掌握着一支强大的北洋军。

仅仅10年时间,学生兵王士珍也已经随着袁世凯的火速升官,成为清军中的高级将领,在1904年,以新军第六镇统制官的身份,受封正黄旗蒙古副都统,赏头品顶戴。

头品顶戴也就是一品顶戴,这是无数文人和武官奋斗终生,都很难达到的。由此,王士珍对清廷感恩戴德。

这一年,王士珍43岁,正当壮年。然而这并不是老王人生的顶点,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袁世凯和他的北洋系将领全部都推上历史舞台。

此后,王士珍屡进屡退,先后出任陆军部长,陆军总长,北洋总理等职务,风云一时,晚年淡出军政界,以70岁高龄善终。

彼时,所有人都已经忘记了他并不是真正的王士珍,而把他当成了真的。

而当年被冒名顶替的王士珍,又到哪里去了呢?据说真王士珍后来又回到了叶志超那里,但因为失信,不再被重用,长期负责叶家府里的饮食工作,直到终老。

时也,命也。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虽然假王士珍的名字是假的,能力和人品却是真的,换真王士珍去,就不一定能有那么大的成就,也就不会让这个名字那样如雷贯耳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