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脫貧攻堅羣英譜】萬山區瓦田村“第一書記”羅麗青:做羣衆“貼心人” 當脫貧“責任人”

村民的錢袋子鼓了,村容村貌發生了鉅變。節假日週末,她基本沒休息過;寒秋裏冒着大雨,她帶領鄉親一起搶收葡萄;腳上長了骨刺,她忍着疼痛堅持工作;找準產業扶貧方向,她甩開膀子努力幹。她就是羣衆心中的親人,萬山區下溪鄉瓦田村“第一書記”羅麗青。

羅麗青是萬山區農牧科技局下派至下溪鄉瓦田村的一名下派幹部,在脫貧出列攻堅拔寨關鍵時期,她主動請纓擔任瓦田村第一書記,把脫貧責任扛在肩上,不怕累,不怕苦,用實際行動深刻解讀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用實際行動“住”進羣衆“心裏”,爲當好脫貧“責任人”付出了無悔的青春,受到了幹部羣衆的一致好評。

“剛來的時候,我們村裏都爲她捏了一把汗,來到這麼艱苦的環境,以爲她會打退堂鼓。羅麗青雖然個子不高,卻顯得非常幹練。可能由於駐村工作的奔波和忙碌,她清秀的臉蛋已不再有往日的白皙。”瓦田村支部書記吳長銀是這樣說的。

羅麗青一來到村裏就幫村民幹活,趁着中午、晚上村民閒時去拜訪,帶着村支兩委幹部去考察,拉產業,步步親力親爲,給村民聯繫醫生看病、送藥,不漏掉任何一個有困難的羣衆......

吳長銀介紹,羅麗青總是試着站在羣衆的立場上觀察和思考問題,由面到點實施民生工程,致力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增強貧困村發展後勁和貧困戶的幸福感。

爲了村莊路通、燈亮、水淨,她多方籌措爭取了“組組通”道路、農村人居環境改造、安全飲水等基礎項目,實現組組通硬化路,連戶路硬化率達100%,“五改一化一維”工程應改盡改。爭取修建農民文化綜合廣場3個,安裝太陽能路燈205盞,建有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村衛生室1個,有270平米的村級活動室1個和新時代農民講習所1個。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首看“領頭羊”,強化理論學習是提升村支“兩委”理論水平和執行實施國家方針政策的必要手段。支部書記吳長銀介紹,羅麗青也沒少在黨建工作上下功夫。

羅麗青積極發揮“領頭羊”作用,結合村情實際,重新規範完善了黨員學習制度,並嚴格按照“三會一課”制度抓好落實,做到學習有計劃、有資料、有記錄、有心得體會。爲確保學習效果,在方式方法上,採取了自學、集中學習、包村領導講課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強黨員幹部的政治思想教育,並在全村黨員大會議上進行交流心得體會,推動了學習的廣度、深度和力度,讓黨員幹部重樹基層黨員爲民服務的理念,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和凝聚力不斷提升,瓦田村黨支部黨建工作得到多方肯定,獲得“優秀黨支部”、省級“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等多項榮譽,黨員幹部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幹事創業的決心更加堅定。

面對羣衆如何才能脫貧?該怎麼做?帶着這些問題,羅麗青和駐村工作組的同事在瓦田村的山上、田間地頭來回穿梭,和羣衆談談心、拉家常,詳細瞭解羣衆的生產生活現狀。漸漸地,羣衆已將這個駐村幹部記在了心理。同時,一條發展產業致富、轉移就業助脫貧的路子也出來了。

瓦田村人均耕地不足0.5畝,土地貧瘠、山多地少曾經一度是制約村經濟發展、羣衆致富無門的重要因素。羅麗青與瓦田村村支“兩委”以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爲發展目標,在山地生態刺葡萄“品質優、口感好、價格宜”上狠下功夫,着力打造出山地生態刺葡萄的特色品牌。通過成立合作社,採取租賃、入股、轉包等土地流轉方式,整合土地2000餘畝,走“專業合作社+致富帶頭人+基地+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山地生態刺葡萄產業。

目前,該村已發展山地生態刺葡萄種植面積達2000餘畝,種植大戶19戶,帶動就業400餘人,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收1500元以上。同時,該村大力執行利益連接機制,讓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村級龍頭企業,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52戶527人全部實現年底分紅盈利,每年人均分紅300元以上。

爲進一步提高瓦田村人居環境衛生,羅麗青與該村村支“兩委”在污染整治上出重拳,全面開展“洗臉”工程,制定了環境衛生村規民約,由村支兩委和監督委員會牽頭,組織各村民組的村民組長(黨小組長)、林管員、精準扶貧戶、低保戶以及熱愛公益事業的羣衆定期對本轄區的環境衛生進行大掃除,營造人人愛護衛生、人人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讓村民主動意識到“瓦田是我家,潔淨靠大家”的濃厚氛圍。

自任第一書記以來,羅麗青總是把百姓憂樂放心頭,把脫貧責任扛肩上,傾心爲民服務,以實際行動詮釋駐村幹部的責任與擔當,在駐村期間,羅麗青與駐村工作組被授予“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駐村工作組”榮譽稱號。(柳世臺)

來源: 微萬山

執行主編:韓 康

值班編輯:張人文

編  輯:劉 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