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國就有着非常正規和嚴謹的規矩和講究,這是我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經過了千百年時間的發展之後,這些規矩和講究在傳統文化氛圍非常濃郁的農村體現的淋漓盡致,今天咱們就來說說農村非常看重的一種講究,叫做“喜不送傘、喪不後補”,咱們來看看這是什麼樣的講究!

“喜不送傘、喪不後補”

喜不送傘:所謂喜事,自然指的是嫁娶之事,既然結婚自然是希望夫妻二人能白頭偕老、永不分離。而“傘”的諧音卻是“散”、“三”之類的,都是非常不吉利的寓意。所以如果把傘當作禮物在喜事上面送禮的話,那可以說是找事了。

喪不後補:咱們農村對於很多大事都講究隨禮,大多數事情如果錯過了,人們都會在事後補上。而對於喪事來說,一旦你錯過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再補上的。因爲首先來說你補上禮金等於間接性的提起逝者,容易再次讓逝者的親人陷入悲痛的情緒之中,對身體有危害。再者來說,“喪後補喪”是一種寓意極爲不詳的事情,太不吉利,容易犯忌諱,惹禍上身,所以自然是“喪不後補”。

農村的大多數的規矩禁忌都是農村古時候流傳下來的,是我國的傳統風俗的體現。所以希望大家到一些新的地方之後,要對對方的風俗保持尊重,以免犯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