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3日,索尼婭·米爾伯格在位於德國柏林東郊一個小鎮的家中介紹她在上海舊居的照片。4月23日,索尼婭·米爾伯格在位於德國柏林東郊一個小鎮的家中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新華社柏林5月8日電通訊:不能遺忘這段歷史——一個德國猶太難民的上海故事
新華社記者任珂張遠
“看,這是我的兒童身份證!”在位於柏林東郊一個小鎮的家中,索尼婭·米爾伯格找出一張貼有她兒時照片的卡片,卡片背面寫着她的出生日期“1939年10月26日”,出生地“上海”。
“上海是我的第二故鄉。”米爾伯格告訴記者。在她家裏,中國元素四處可見,牆上掛着蘭梅竹菊圖案壁掛;結婚照上,米爾伯格身着一襲綠色旗袍。然而更多的還是猶太人在上海的各種資料和照片。

4月23日,索尼婭·米爾伯格在位於德國柏林東郊一個小鎮的家中查找她收藏的照片和檔案。 ?新華社記者單宇琦攝
“如果我父母當時沒有從德國逃出來,我就不會來到這個世界。如果我沒在上海出生,我現在就不會在這裏。”米爾伯格向記者一一介紹當時的各種文件,講述這個猶太家庭的逃亡史。
米爾伯格的父母來自法蘭克福。1938年底,她的父親被關進達豪集中營。當時納粹顧及國際輿論,採取了一些看似自由的做法,比如准許集中營關押人員寫信給家人。
她父親給她母親寫了一張明信片。米爾伯格拿出這張明信片,正面寫着集中營有關通信的各種規定、寄信人牢房號和收信人地址。在“德意志帝國”的郵票上,蓋有達豪的郵戳。

4月23日,索尼婭·米爾伯格在位於德國柏林東郊一個小鎮的家中介紹她在上海舊居的照片。 ?新華社記者單宇琦攝
“正是這張明信片,讓我母親知道我父親還活着以及在哪裏。”米爾伯格說,那時的德國猶太人越來越危險,很多人選擇逃亡。母親從其他猶太人口中得知,當時只有上海仍然安全,且無須入境簽證。

4月23日,索尼婭·米爾伯格在位於德國柏林東郊一個小鎮的家中手持一張貼有她兒時照片的卡片。 ?新華社記者單宇琦攝
母親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堂兄幫她從中國領事館拿到一張空白的移民表格。她拿着表格和丈夫的明信片去找蓋世太保,承諾將離開德國。蓋世太保竟然真的釋放了父親。1939年3月29日,他們在意大利熱那亞登上去上海的客船,4月26日抵達。這時米爾伯格的母親已經懷孕。
半年後,米爾伯格在上海出生。爲了謀生,米爾伯格的父親先後當過記者、翻譯,幫中國商人賣過雞蛋,母親則偶爾做些針線活兒。兒童的生活總是無憂無慮,米爾伯格後來上了幼兒園和小學,空閒時間就穿着輪滑鞋在街道上玩耍。1945年3月,她的弟弟彼得在上海出生。
在米爾伯格的記憶中,中國人熱情而友善。她和父親老闆的女兒年齡相仿,成了好朋友。還有一次,她在放學途中迷了路不停大哭,周圍的中國人紛紛過來安慰她,最後她在警察的幫助下回到了家中。

4月23日,索尼婭·米爾伯格在位於德國柏林東郊一個小鎮的家中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新華社記者單宇琦攝
當時年幼的米爾伯格並不知道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麼,也沒有像父母那樣掛念德國的親人。二戰後,大人們開始尋找倖存的親人,孩子們才感覺到發生了一些可怕的事情。
米爾伯格給記者看了另一張照片,那是1947年8月21日他們一家四口抵達柏林火車站時拍攝的。照片中的米爾伯格已經快8歲了,父親懷裏抱着兩歲的弟弟。
後來他們開始詳細瞭解德國發生的一切,並從一些倖存者口中得知,很多人都在達豪和奧斯威辛等集中營遇害了。米爾伯格才逐漸明白爲何她父母會逃離祖國,爲何她會出生在上海。
1998年,她第一次回到上海,如今,她已去過上海8次。她收集猶太難民姓名,努力恢復猶太人的上海逃亡記憶。2014年,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落成的“上海名單牆”上,共記錄了13732位原上海猶太難民姓名,均由米爾伯格一一審覈確認。她還幫助建立了上海猶太難民數據庫。米爾伯格因此於2018年12月獲得德國總統頒發的聯邦十字勳章。
“跟我的同胞比起來,我可能是幸運的。”米爾伯格說,“但我們不能遺忘這段歷史。願人類永遠不要戰爭,不要相互殺戮,永遠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