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黃蓉的基礎上,郭芙受到的“黃氏教育”另外三大毒害分別是責任教育缺失、一言堂切斷其他師長教育、沒有同階層夥伴陪同成長。無論是黃藥師還是黃蓉,在自身處事上,從沒有過認錯和悔改,這一點也體現在了對子女的教育上。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老先生的武俠江湖刀光劍影,異彩紛呈,驚豔了幾代人的青春時光。小說中的女主角們更是貌若天仙,各個都有着非凡的人氣。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黃蓉了,一整本《射鵰英雄傳》,其中的大半筆墨都着色在大女主黃蓉的身上,金庸本人對黃蓉很是很偏愛的,從沒有哪個女主被老先生從少女一直寫到中年。

三部曲中的《射鵰英雄傳》是黃蓉的少女時期,聰明百變、明豔照人;

《神鵰俠侶》是黃蓉的中年時期,那時她已成爲足智多謀的一代女俠;

甚至在《倚天屠龍記》中,也隱隱有重要角色的感覺。通過滅絕師太的口述得知,倚天劍和屠龍刀竟然是由黃蓉鑄就而成。

但從射鵰到神鵰,黃蓉的角色定位卻發生了變化,從人見人愛的伶俐少女變成討人厭的中年婦人,更別提她的那個囂張跋扈的女兒郭芙了,闖禍事、斬楊過、害龍女,真正成了大家的“心頭惡”。廣大讀者扼腕嘆息的同時也在深深地疑惑,爲什麼黃蓉不再可愛了?郭芙又是怎麼從美貌的桃花島小姐一步步走向萬人煩的呢?

其實這一切都可以溯源到“黃氏教育”的失敗。

從黃藥師開始,“黃氏教育”的承襲凸顯了四大問題

第一是對孩子過度溺愛。

黃蓉是桃花島島主黃藥師的獨生愛女。黃藥師的夫人馮衡因孕期強背九陰真經,耗費心血而難產去世。黃蓉沒有母親,深受父親的憐惜,這是其一;隨後黃藥師又因爲陳梅二人偷學九陰真經而驅逐了所有弟子,島上除了啞僕,只剩父女二人相依爲命,這是其二;黃藥師素有“東邪”之號,行事怪僻,常說世上禮法規矩都是狗屁,對三綱五常、三從四德這些禮法棄之如彼,這是其三;由於這三點原因黃藥師對女兒愛逾性命,書中提到他【自然從不稍加管束,以致把這個女兒慣得驕縱異常】。


黃蓉生下郭芙之後,也傳承了父親的愛兒模式,又因爲她自己沒有母親,常常念及“如果我媽媽還在多好。”這樣有童年缺失的家長都會對自己的孩子有“彌補”情結,所以當郭芙出生後,黃蓉就把全部的母愛給了她,可以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別說拔了鳥羽,踏死飛蟲,就是仗勢欺人,目無尊長,黃蓉也不捨得對她嚴加管教,久而久之,就造成了郭芙頑劣驕縱的性格。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仇覽傳》,意思是獨生子因溺愛,助長了驕氣,父母反受其害。

在家庭教育中,溺愛會讓孩子過多的得到滿足與保護,其實是折斷了孩子獨立成長的羽翼。

第二是處事和育子上,從不認錯從不悔改。

從黃藥師開始,號稱東邪的他本身就不在乎綱常禮法,又因爲文武雙全,各個領域造詣非凡,形成了高傲不羈的個性,他無論做了什麼事,從不會解釋。他明知道其餘弟子是受了陳梅二徒的連累,對他們斷腿驅逐不對,但他卻從來不說一句抱歉;他被終南七子以劍陣圍攻時,明明雙方沒有厲害關係,卻不肯說一句誤會;他在女兒身上更是踐行了對立傳統禮教的教育方法,覺得女兒跟着有婚約的郭靖受委屈,第一反應是去大漠殺掉郭靖的未婚妻華箏。

黃蓉在這樣的另類教育下長大,自然行事也與常人不同,在射鵰中,她對傻姑起殺心、欺負穆念慈、對郭靖七位師傅不尊敬等,其實黃蓉本質上也是一個自私冷漠的“小東邪”,射鵰裏她具有主角光環,大家的注意力一般都被其性格的古靈精怪吸引了。


到了神鵰,此時的黃蓉褪去了天才美貌少女的光環,所以她猜忌楊過、離間小龍女、包庇女兒郭芙的種種行徑顯露出來後,纔會受到讀者們的譴責和哀嘆。無論是黃藥師還是黃蓉,在自身處事上,從沒有過認錯和悔改,這一點也體現在了對子女的教育上。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傳·宣公二年》,這個故事很有意思,與“黃氏教育”的結果很契合。春秋時,晉靈公濫殺無辜,臣下士季進諫。靈公當即表示:“我知過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興地對他說:“誰沒犯過錯誤,只要知道錯了並改正,就很了。”遺憾的是,晉靈公言而無信,殘暴依舊,最後終被臣下刺殺。

由於知錯不改,黃藥師、黃蓉、郭芙也都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受到了很多磨鍊和教訓。

第三是不會秉公處理,護犢心態重。

還是從黃藥師說起,如果黃藥師在當今社會,做個總經理或部門負責人,一定會成功。他對自己的徒弟從來都是護犢的保護者心態,更不用說親生女兒了。對他來說,我的人我可以打、可以罵、可以趕、可以殺,但是別人想傷害他們一點都不行,甚至口頭的欺負也會被黃藥師以牙還牙。他幫門下後代傻姑打了樑子翁三拳;他幫梅超風解除蛇陣之困;甚至對準女婿郭靖也不容情,在得知郭靖殺了陳玄風之後,他哼了一聲,冷冷道:“陳玄風雖是我門叛徒,自有我門中人殺他。桃花島的門人能教外人殺的麼?”


如果說黃藥師是護犢狂魔,那他的女兒黃蓉更是將這種畸形的“舐犢情深”演繹出了加強版。郭芙幼時和楊過、小武大武一起長大,但凡孩子們出現了爭執打鬧,黃蓉第一時間都會去審視楊過的錯誤,她完全沒有站在一個長輩的角度去公平公正的處理問題,她的第一身份永遠是郭芙的母親。

更有甚者,當郭芙將楊過的胳臂砍斷後,黃蓉沒有想着懲罰女兒,找楊過治傷,而是擔憂丈夫處罰女兒當郭靖要教訓女兒時,她用計點了郭靖穴道,還陪郭芙一同逃跑。也許她是怕丈夫傷害到女兒的性命,可是別忘了這時候楊過還在獨自舔傷,性命更堪憂啊。

“苟無歲,何有民?苟無民,何有君”出自戰國時代《趙威後問齊史》,趙威後在外史來朝時,先問收成、再問百姓,把君王排在了最後,可謂是一段佳話。可嘆這樣一位才學過人、留下千古傳唱的女偉人,也曾因爲護犢犯了大錯。她在戰爭中由於太愛自己的兒子長安君,不忍其去齊國做人質,差點失去齊國的盟軍支持,使趙國險些被秦國吞併。過度的護犢和溺愛一樣,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去教導子女,不是愛子,而是殺子。

第四是沒有讓孩子接受社會歷練,失去了挫折教育機會

在射鵰中,黃蓉明明與靖哥哥一同闖蕩江湖,爲什麼說沒有社會歷練呢?其實這個闖蕩是黃蓉自己拼出來的,從負氣離開桃花島,到遇見郭靖結伴遊覽各地,再到最後追隨郭靖去大漠解除婚約,這一切的歷程都是在黃藥師不同意的情況下發生的。當黃蓉受了江南七怪的奚落覺得委屈時,黃藥師要帶她回桃花島;當黃蓉知曉靖哥哥別有婚約傷心時,黃藥師還是要帶她回桃花島,逼得黃蓉跳水逃走。也幸虧她堅持了自己的選擇,最後才能一路成長,與郭靖並肩而立,互相成全,逐步成爲俠之大者。


而到了郭芙這裏,就沒有這種機會了。黃蓉喫過江湖流浪的苦,她深深的爲女兒擔憂,很不得將她時時拴在身邊。當郭靖提出讓郭芙去終南山拜師學藝時,黃蓉也怕女兒受苦,各種機巧辯論,最後不了了之。於是,郭芙在世外桃源的桃花島,守着不靈便的柯鎮惡大師公、在一心追隨討好她的大小武兄弟和無數衝着“黃蓉女兒”而吹捧她的擁躉衆人的包圍下,完全不知道天高地厚,從小沒有受過挫折,以至於踏上江湖步步失利,數次落入陷阱、各種被抓被做人質、被別人挑撥嘲笑。

“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版,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出自《孟子·告子下》,古往今來,但凡一個人要取得成功,那麼他一定是在挫折中前行纔會進步最快、成功最大,如果沒有給孩子鍛造一副堅強的身心,又何談健康地成長呢?

受到“黃氏教育”進階版的三大毒害纔是郭芙可恨可悲的源頭

黃蓉從射鵰到神鵰只是不再可愛而已,畢竟她在神鵰中已不再是女主角,而且身份地位的改變也讓她的世故與精明有了緣由。

但郭芙在神鵰中成長爲囂張跋扈、面目可憎的模樣,作爲母親的黃蓉難辭其咎,是她將“黃氏教育”衍生了進階版,才讓郭芙成爲可悲可嘆可恨的討厭角色。

在黃蓉的基礎上,郭芙受到的“黃氏教育”另外三大毒害分別是責任教育缺失、一言堂切斷其他師長教育、沒有同階層夥伴陪同成長。

  • 責任教育缺失。黃蓉沒有教給女兒高深的功夫,是怕女兒練功辛苦;沒有教給女兒爲人處事的經驗,是因爲從小保護她太好,郭芙沒有機會去社會歷練;可是,在仁義禮智信這些基礎的品質教育上,她爲什麼也沒有做到呢?


學習一些道德品質的培養,既不辛苦身體也不需要外出遊歷,甚至連東邪黃藥師也知道愛國和孝道是大義,而在郭芙這裏,連最基本的文明禮貌都沒有學會,這不可謂不提黃蓉的失職了。

何況郭靖就是一個心懷天下、言而有信的大君子,讓郭芙多向父親學習就可以了。又是黃蓉,親手斷送了郭芙可能獲得的來自師長們的教育機會。

  • 一言堂切斷其他師長的教育。我們知道郭芙從小在桃花島長大,活在母親、父親、外祖父、大師公的羽翼下,可她卻沒學到母親的聰敏,也沒遺傳父親的忠厚,她沒有大師公的堅忍毅力,至於外祖父的卓絕武功她更是連皮毛都沒沾到,那種行事瀟灑和不拘小節的江湖豪氣也沒有妹妹郭襄繼承的好。


或許我們可以從書中的描寫看出端倪。

  1. 當郭芙小的時候,就由於母親的溺愛而頑劣不堪。不是拔了鳥兒的羽毛,便是剪去了他們的尾巴,桃花島的蟲鳥走獸全部遭了秧。【有時,郭靖看不過去了,想管教幾句,卻又被黃蓉三言兩語地打發回去。】

  2. 當郭靖要教訓郭芙砍楊過胳臂時,【黃蓉是這樣說的:“芙兒有什麼不好了?她心疼妹子,出手重些,也是情理之常。倘若是我啊,楊過若不把女兒還我,我連他的左臂也砍了下來”】

  3. 黃藥師初見郭襄,是這樣的,【他招了招手,笑道:“孩子過來,讓外公瞧瞧你。”】黃藥師感嘆郭襄容貌類似外婆,此時郭芙卻說:【“那還有不像的麼!你叫老東邪,她叫小東邪……”】【郭靖喝道:“芙兒,對外公沒規沒矩!”】

從這幾處選段能看出,郭芙完全由母親一人照顧,郭靖的管教沒辦法實現,外公也對她沒有如郭襄那般的愛憐之情。

  • 沒有同階層夥伴陪同成長。從射鵰中的黃蓉的經歷來看,她有郭靖這樣一個忠厚誠信的伴侶,有穆念慈這樣溫良正直的姐姐,有華箏這樣英氣尊貴的情敵,甚至歐陽克和楊康,也是同齡段的勢均力敵的對手,各種小夥伴的陪伴共同構築了黃蓉的精彩少女時期。


而郭芙幼時,楊過被逼走,不出桃花島,身邊的大小武兄弟以爲的奉承和討好自己,導致自視過高,沒有向他人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對郭芙來說,美貌、身份地位等硬件上去了,思維、眼界、品質等軟件全都沒有跟上。這就形成了她人生歷程上的成長空白,跟妹妹郭襄比起來,在闖蕩江湖時,一沒技能,二沒優勢,三沒經驗,屢屢犯錯也是在所難免的了。

結語

黃蓉從射鵰到神鵰,並不是不再可愛,而是少女時期的光環褪去後的暴露本性,由“東邪”黃藥師教出來的女兒難免驕奢刁鑽,自帶邪氣;郭芙的愚蠢莽撞和刁蠻自私也是受“黃氏教育”荼毒下一脈相傳的體現。

中國經典啓蒙讀本《三字經》早有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武俠世界裏,父母往往也兼任着師傅的職責,黃藥師和黃蓉在爲人父母和師長這兩方面的教育上,都是雙雙失責;美國教育學家泰曼·約翰遜也說過:【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對孩子採取不同的家教模式,的確會反映到最後的教育成果上。

在對郭襄的教育上,黃蓉做到了嚴厲和放權,雖然郭襄從嬰兒時期開始就顛沛流離,也沒有像姐姐一樣得到母親所有的溫情,但卻成就了一個善良忠義、豪邁瀟灑的小俠女,最後還成爲了峨眉的一派宗師。這一點,可是母親黃蓉和姐姐郭芙一生都沒有達到過的人生高度。

“黃氏教育”的後現代主義教育模式,終究改頭換面,體現出了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