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想要发愤图强学习怎么做?悬梁刺股?此种决心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但是如果没有头发了还怎么头悬梁呢?

影视作品中的古代人总是留有一头浓密的长发,那么古代人是否就没有脱发问题呢?答案是有的。

唐代的诗人白居易曾经作过一首《嗟发落》,诗云:“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是说:从白天到晚上的愁脱发,压力非常大。

杜甫认为自己的症状更严重:“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用手挠头,一挠掉一大把,脱发脱得簪子都插不住了。

然而陆游表示:你们都闪开,我要带梳子上实锤了。你看我“脱发纷满梳,衰颜不堪照”,妥妥的脱发晚期,已经严重影响了颜值。

面对脱发问题,古人也并不是束手无措,古人也有古人的智慧。

在古代医典中,有许多关于生发的方子,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就记载了不少生发养发的方子。

但是其中的药方可能对于常人来说比较难以接触到,除了常规的草药之外还会有蜣螂、豹膏、熊膏。。。。。。这类药材,感觉古人想要生个发也是很费劲了。

除此之外,古人非常注重梳头的时间。早在三国时期,嵇康的《养生论》就说了:“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因为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体的养生如果能顺应天时,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对于头发当然也不例外。

不仅如此,早在秦汉时期,古人就形成了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沐浴的习惯。

可见对头发的重视程度。

古人想要更好的护理头发,也同样需要营养品,虽然没有现在产品的齐全,但是聪明的古人,却利用各种材料做出了最天然的养发神器:头油。

而如今身处现代社会的发友们, 有着比古代人更加便利的洗护产品,且可选择样式众多,针对不同发质及脱发情况的产品也很齐全,所以古人都知道如此爱戴自己的头发,那么我们现代人是不是更要重视自己的头发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