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廈門距今400多年的寺廟,李叔同在此修行,山上全是石刻

廈門遊玩時,有座寺廟是我的意外驚喜,這便是位於鼓浪嶼上的日光巖寺。

從外表看,這是座平平無奇的寺廟,依山而建,所謂的山也不過海拔90多米,面積不大,除去幾處常見殿宇,便無他物。

可轉一圈發現,這裏曾是李叔同閉關修行之處。李叔同是我極爲敬佩的高僧,被尊爲弘一法師,他精通佛法、音律、書畫,是不可多得的全才。

弘一法師一生璀璨光芒、敬仰者無數,林語堂曾說是我們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我始終記得他的一個“憐蟲搖椅”的故事。他每次去學生豐子愷家,坐木藤椅時總要搖搖才下座,豐子愷問他爲何?李叔同答道,木藤椅內可能會有小蟲,搖搖後小生命就跑開了,坐下去後不至於殺生。非至深善念者,纔有如此細膩善心。

弘一法師雲遊四方時,曾在日光巖寺閉關修行幾月,之後還專門提到過這段經歷。弘一法師爲何選擇在此修行?我想鼓浪嶼與世隔絕的氛圍,面朝大海的環境,應是吸引他的理由。

2008年,日光巖寺在西側建了處“弘一大師紀念園”,中央刻有大師的雕像,蓮花跌坐,面帶微笑。這雕像的水平很高,大師臉上的鬍鬚、毛髮栩栩如生,僅注視雕像便給觀客帶來一種寧靜、平和的心態。

站在寺內,迎面吹來輕柔海風,向遠處眺望,廈門島的海岸線若隱若現,碧藍大海化成一面鏡子,映襯出藍天白雲。若是有機緣,我也想在此安靜修行一段日子。

日光巖寺始建於1586年,距今已有400多年,那時的大明王朝已顯衰退跡象,鼓浪嶼還只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寺廟依靠山石而建,綠瓦紅柱,彩檐翹立,色澤明麗,正殿恰巧位於一塊巨石之下,如同棲身於瓦房之下,因而得名“一片瓦”。

這山原叫“晃巖”,後改爲了日光巖,意爲日光最初抵達的地方,寺廟也就隨之改名。寺內有塊巨石,上寫紅色“晃巖”二字,算是對它的紀念。

山門上的“圓通之門”,表明是座供奉觀音的古寺,圓通寶殿之上的巨石,立有一面白色觀音像,香爐擺在院內,香火繚繞,讓人不敢高聲語。

中國人旅行喜歡“塗鴉”,這一點從山石上隨處可見的刻字便可得知,走遍日光巖寺,你幾乎找不到一塊沒有刻字的石塊。

在正殿上方的巨石上,刻有“鼓浪洞天”、“天風海濤”,這是明朝閩地著名儒士丁一中的作品。旁邊刻着的“鷺江第一”,是清道光年間福建長樂人林鋮所寫。

寺內向上山徑,兩邊巨石壁立,像是“一線天”,分別寫有“九夏生寒”、“鷺江龍窟”等紅色大字,相傳鼓浪嶼上曾住有巨龍,因而有“龍窟”的別稱。

還有“與日爭光”、“閩南雄風”、“日月俱懸”等石刻,以及蔡元培、蔡廷鍇等人的題詩,似乎每個到訪的達官貴人,都想在此題詩留名。寺內還有龍頭山寨的遺址,是民族英雄鄭成功操練水師的地方,一路走,一路看,十分有趣。

地址:廈門鼓浪嶼晃巖路上

作者:林清鹿,知名旅行家!帶你遊遍各城市冷門、有趣風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