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十日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劉邦戰勝項羽,韓信的功勞最大,爲何呂后要瞞着劉邦將他處死?
楚漢之爭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歷史事件之一,影響深遠。也成爲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大展身手,最終隨項羽自刎與烏江。劉邦帶領部隊建立漢室王朝。後人對這兩位梟雄褒貶不一,其中真相,也就留有後人自己斷定。當然,楚漢之爭的歷史中除了這兩位大人物之外,還有另外一位佼佼者——韓信。
因爲劉邦攻打項羽,實力迅速擴大,使得本來追隨項羽的韓信有機會轉投劉邦。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王朝可以說韓信是居功至偉。待到劉邦穩定朝政之後,韓信確慘死劉邦手下,實在令人唏噓不已。韓信真正的死因究竟是什麼?
對劉邦而言,韓信是立下汗馬功勞之人。爲何立下赫赫戰功的韓信卻被處死,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離不開劉邦與他自己的原因。韓信確實是死於呂后之手,但根據歷史記載,韓信死於一場政變,韓信追隨劉邦,當匈奴入侵時,韓信幾次建議劉邦與匈奴求和導致劉邦對其心生疑心,等到朝廷對韓信不再信任時,韓信起兵與劉邦對抗,最終戰敗,死在呂后手中。
這是歷史對韓信的記載,但歷史總歸是勝利者的讚歌,是從勝利者的角度而記載的,韓信謀反並非如此簡單,作爲一代戰將,忠心爲劉邦打下江山,筆者認爲,韓信之死總是需要深究才知其因。
呂后爲何要瞞着劉邦偷偷處死功勞最大的韓信?他的死冤不冤?
我們先來談談起兵對抗劉邦之事。史記記載韓信是在邊疆遭遇外敵入侵之時,在守衛邊疆之時掌握重兵的條件下最終對劉邦展開反抗。試想劉邦不是一個糊塗之人,在邊疆出現變亂之時,將重兵之權交於韓信手中,可見劉邦對韓信尤爲信任。待到傳聞韓信兵變之時,劉邦親自征討,可見韓信在劉邦心中的地位有多麼重大。從韓信對抗劉邦的路線以及前因後果來看,韓信叛變的可能性少之又少,那麼可能性就只有一個-----有人栽贓。這人便是呂后。呂后之所以殺掉韓信,是爲了迎合劉邦。韓信之死,可以說是冤。
不僅如此,韓信之死主要是與劉邦有關,劉邦除掉項羽之後,深知韓信的能力,如果沒有韓信的戰功,能否戰勝項羽不得而知,因此,劉邦自然而然會認爲韓信對他的國位造成威脅,不管出於嫉妒還是預防,對於韓信,劉邦無論如何都是不會再對其信任和用之,這也就導致了呂后會爲了討劉邦的歡心而栽贓韓信,這樣,韓信的死就變成了遲早之事。其實筆者認爲,劉邦本來也算是個小人。並不能算得上是擁有寬廣的胸懷,對於韓信,劉邦不該就這樣浪費一代戰神的力量。韓信是一個人才,他的死確實是可惜。
最後,提到韓信自己,他的死也跟自己有關,劉邦戰勝項羽,韓信的功勞太大了,一旦功勞太大就需要時刻謹慎,作爲韓信自己,確實需要謹慎得面對劉邦,不能在任何事上引起劉邦的猜疑,不然會使自己陷入危險的處境,另外一點就是韓信武功蓋世,按照常理來說,韓信一開始應該選擇在劉邦與項羽鬥爭之時可以選擇三分天下的局面,這樣也可以使自己掌握主動權,不至於慘淡收場。總之,歷史已經留在了過去,韓信的死讓人很唏噓。韓信如果能夠謹慎腳步,掌握主動權,必能在歷史上留下更爲深刻的印象。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