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外廣州大劇院還是紮根本土、服務本土的 " 大舞臺 ",不僅首演了廣州歌舞劇院大型民族舞劇《醒 · 獅》、廣東粵劇院粵劇《南海一號》,還上演了廣東歌舞劇院大型原創舞劇《沙灣往事》、廣州話劇藝術中心《邯鄲記》、廣東現代舞團《九大簋》、廣州芭蕾舞團《布蘭詩歌》、廣州雜技藝術劇院雜技劇《笑傲江湖》、廣東音樂曲藝團大型情景器樂劇《揚帆大灣夢》、廣州粵劇院粵劇《花箋記》、廣州紅豆粵劇團粵劇《嶺南人家》、廣東粵劇院青年團《花蕊夫人》、廣東木偶劇院的原創木偶劇《哪吒》和《垃圾大戰》等大批優秀佳作。在運營的十年間,廣州大劇院平均每年上演 400 多場來自全世界的舞臺藝術作品,以精彩紛呈的演出、文化活動、藝術節慶鐫刻了城市的印記,引領着人們文化生活的改變。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道 十年 " 藝 " 路同行,書寫羊城文化地標故事。5 月 9 日,廣州大劇院十年曆程的電子紀念畫冊《拾 · 載》發佈。畫冊從時代的十年、城市的十年、舞臺的十年、你我的十年和未來的十年五大板塊展現廣州大劇院的發展。畫冊不僅收錄了十年間衆多演出的精彩瞬間、藝術家簽名、留言、手模,還記載了這座廣州亞運年誕生的城市文化地標從無到有的建設歷程。

據悉,紀念畫冊已同步在廣州大劇院官方網站上線,近 300 頁的精彩內容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廣州大劇院對廣州、對世界的一份致敬、一紙深情。

2010 年 5 月 6 日 -9 日,著名指揮大師洛林 · 馬澤爾執棒的歌劇《圖蘭朵》正式拉開了廣州大劇院的大幕。廣州大劇院採取了市場化的全新模式運營,在運營團隊的探索下連續 9 年實現收支平衡,並連續 5 年實現營收超過億元,成爲了國內劇院經營的典範。作爲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城市廣州的市民文化藝術中心,廣州大劇院積極參與 " 一帶一路 " 文化建設。2018 年,廣州大劇院創作了首部 " 一帶一路 " 題材的歌劇《馬可 · 波羅》,並從這裏走向意大利。此外,廣州大劇院通過多個演藝平臺積極推動廣東演藝院團、優秀演藝項目 " 走出去 ",廣州歌舞劇院大型民族舞劇《醒 · 獅》走向全國,廣州芭蕾舞劇《布蘭詩歌》、《洛神》登陸美國。作爲對外交流的窗口,廣州大劇院用文化鏈接世界。廣州藝術節、中國國際青年藝術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中國(廣州)國際演藝交易會等文化事件以及中埃文化年、俄羅斯文化節等國際外事活動紛至沓來。

廣州大劇院自開業之初就與國家大劇院、上海大劇院簽約成爲戰略合作伙伴,成爲中國演藝領域三大國家級演藝平臺之一,進一步提升了廣州作爲 " 北上廣三大都市演藝平臺 " 的地位。在運營的十年間,廣州大劇院平均每年上演 400 多場來自全世界的舞臺藝術作品,以精彩紛呈的演出、文化活動、藝術節慶鐫刻了城市的印記,引領着人們文化生活的改變。

十年間,世界各地大師名團紛至沓來,精彩絕倫的演出豐富了廣州的文藝生態。氣勢恢弘的歌劇,從經典到原創,從古典到現代,點燃城市歌劇之魅;音樂劇、舞劇爆款連連,激發藝術火花,釋放本我,與城市對話。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 1300 多箇中外藝術團體和近 32000 多名藝術家先後在廣州大劇院登臺,帶來歌劇、音樂劇、戲曲、話劇、舞蹈、音樂等類型的 4038 場演出。意大利斯卡拉劇院、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法國巴黎歌劇院等著名劇院,以及柏林愛樂樂團、德累斯頓愛樂樂團、費城交響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聖彼得堡愛樂樂團、倫敦愛樂樂團等頂級樂團都曾來廣州獻演。

此外廣州大劇院還是紮根本土、服務本土的 " 大舞臺 ",不僅首演了廣州歌舞劇院大型民族舞劇《醒 · 獅》、廣東粵劇院粵劇《南海一號》,還上演了廣東歌舞劇院大型原創舞劇《沙灣往事》、廣州話劇藝術中心《邯鄲記》、廣東現代舞團《九大簋》、廣州芭蕾舞團《布蘭詩歌》、廣州雜技藝術劇院雜技劇《笑傲江湖》、廣東音樂曲藝團大型情景器樂劇《揚帆大灣夢》、廣州粵劇院粵劇《花箋記》、廣州紅豆粵劇團粵劇《嶺南人家》、廣東粵劇院青年團《花蕊夫人》、廣東木偶劇院的原創木偶劇《哪吒》和《垃圾大戰》等大批優秀佳作。

《拾 · 載》不僅收錄了藝術家在廣州的印記,也收錄了來自各界的祝福與寄語,包合作企業、演藝同行、合作院校、媒體夥伴、觀衆、未來藝術家、創藝青年等,字裏行間書寫着劇院與他們的 " 情緣 "。十年間,劇院作爲連接他們的橋樑,點燃了藝術的火花。十週歲的廣州大劇院將踏上新徵程繼續前行,廣州大劇院十週年畫冊在 " 未來十年 " 板塊詳述了其未來十年的發展計劃,將在廣州市委市政府、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指導下,在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和中演院線全球化、產業化的佈局下,深化改革,佈局品牌化戰略。

【來源:新快報·ZAKER廣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