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內地最著名的導演之一,馮小剛在拍戲的時候選演員的眼光很毒,他能夠根據自己的電影劇情,在大腦中形成鮮明的演員形象,然後當看到符合大腦中形象的演員時,基本上就是最合適的演員。最經典的例子就是《集結號》,馮小剛面試了很多演員都找不到那種感覺,直到看到張涵予,他立刻就覺得這就是心中的穀子地。

現在的綜藝節目大行其道,很多的演員導演也在這些節目中拋頭露面,但是很多時候爲了節目的效果和表現自己,說出的話都言不由衷。很多話貌似很有道理,但是實際上仔細一琢磨沒什麼用,甚至說的話和自己真正做的不是一回事。

在一次節目現場,當演員表演完之後,馮小剛認爲表演的痕跡太重了,爲什麼表現自己着急的時候一定要抓耳撓腮拍大腿?應該表現一下真實的情緒,最質樸的表演纔是最好的表演。然後馮小剛話鋒一轉,評價成龍大哥爲什麼會成爲國際巨星,是因爲他沒學過表演,沒上過中戲和上戲。

這個時候張國立立刻補了一刀:那麼,馮導爲什麼你拍電影選的演員,都是上戲和中戲的呢?馮小剛一下子無話可說,因爲張國立是說了一個事實,既然口口聲聲喜歡質樸的表演,那麼還要選擇經過系統訓練的來拍電影,這不是矛盾嗎?

現在的娛樂節目橫行不是什麼好事,就像很多的明星喜歡演講,總結自己成功經驗一樣,實際上他們所說的話作的總結是經過刻意加工,所表達的未必是自己內心的話。就像馮小剛的點評一樣,一方面強調不要學什麼表演,來用自己最質樸的方式打動對方,但是另一方面馮小剛卻不敢用這樣的演員,一定要用學過系統表演的上戲、中戲演員一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