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經常所說的佛法一詞,如來卻在《金剛經》第二十一品中,明確告謂須菩提勿作是念,謂如來有所說法,若有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這佛法一詞,本身是沒有錯的,只是若執於佛所說之法,作是念之時,就不能正確理解佛法這一名詞了。

金剛經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衆生。非不衆生。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我們經常所說的佛法一詞,如來卻在《金剛經》第二十一品中,明確告謂須菩提勿作是念,謂如來有所說法,若有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

莫非佛法這名稱也含有謗佛的意味?實際不是這樣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轉念正確理解佛法。

這個轉念,很重要!具有通向佛法橋樑的作用。

迷悟只在一念間,轉來轉去似雲煙;

若是全程無所得,騰雲駕霧覺大千。

任何事情,都是在不經意之間,就悄然發生變化了,這是時間的作用,同樣也是佛法的妙用!

我們不能執於當下,更不能執於一念,一切如水隨緣,無所爲執,恰似鏡中花影,水月空華,匆匆而過,成來成去……

故如來再次着重強調: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如是轉念方能略解如來所說故,爲何?

01

事物永遠處在自然變化之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模樣,只有似曾相識的道理!

一切有爲法,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如來所說之法,皆爲自然境遇之中的當下一念,一念來去,如白駒過隙,剎那生滅,皆成過往,皆不可執,不是如影隨形的真佛法。

真佛法者,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一無所得之中,方湛然常寂,是名覺悟,覺如智慧源泉,悟似菩提自在,自隨境入,自伴遇行,永遠處在自然變化之中,隨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沒有一成不變的模樣,只有似曾相識的道理!

這道理,在道家稱爲道,在佛家稱爲法,在儒家稱爲中和、中庸,皆爲名,一切思其名而所求,應爲着相。

02

是名則名非名,事物本來的模樣沒有錯,錯在有所拘繫不能自如轉念而自成知障!

這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更沒有變化無常的道理,恰如念之來去,性之堅固,各自渾然,自成發展,是謂真如本體,人人本自具足,卻又不知不覺。

當下一念即名,各自渾然則名,來來去去非名。如是理解,則知根知底,轉念自如,無所拘,無所繫,自在翱翔於藍天大海之中,恰如樵夫行文着墨,前後無思,左右無慮,只存當下一念徐徐自前,自然騰雲駕霧十萬八千里來了去了,又實無來去。

故布袋和尚偈雲: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待到心無其心,即是海闊天空之自性。何其自性?能生萬法。自性當中,無滯無障,即是佛性!

03

真個說法者,實無有一法可說,亦無衆生可語,衆生者,應爲一切法相之來去也!

如來所說衆生者爲何物?或雲一切溼生、卵生、化生等有情世界之生物。又云佛看衆生皆是佛。因爲衆生皆具佛性!故如來又云:彼非衆生,非不衆生。

如是轉來,佛法者,衆生者,皆是名相。真個說法者,實無一法可說,實無衆生可語,行住坐臥,皆是喚醒自性之人生際遇,如影隨形罷了!

故修行最高境界是止語,止語就是佛菩薩的境界,在還達不到這個境界之前,就叫修行!故修行就是覺悟之旅……

禪者有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這佛法一詞,本身是沒有錯的,只是若執於佛所說之法,作是念之時,就不能正確理解佛法這一名詞了。

佛性即是自性,人人本自具足,卻又不知不覺。所謂法,應指覺悟之過程也,來來去去,直到如來如去,乃至並無來去,於這三界造化之中翻了幾個跟斗之後,才慢慢恍然大悟,或是大徹大悟了!

故禪宗祖師歷代衣鉢所傳之語,都只遵循“法法本無法”這一句話四句偈的實修體悟各自具言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