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汽車經銷商高峯論壇】11月15日,2018中國汽車經銷商高峯論壇在廣州長隆酒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在演講中分析了目前中國經濟狀況的影響因素,比如中美貿易摩擦。 

但姚景源指出,中美貿易摩擦不會再惡化了,無須擔心。並呼籲大家把握住“穩中有變”同時“穩中有進”的格局。對於我國經濟,不需要有那麼多憂慮,不要糾纏於一天一時一事,要看長遠。 

對於中國汽車市場也是一樣,它並沒有“熄火”,還有了不得的發展空間。姚景源認爲,接下來汽車行業最重要的事是,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階段轉變。高質量增長需要做到創新、開放、綠色和以人爲本。  

以下是發言實錄:  

我非常高興來參加易車的活動,因爲我本人是汽車工人出身。我20歲還是個小青年的時候在長春一汽工作,做過鍛工、焊工,還幹過團委書記。現在一晃快過去50多年了,儘管以後我顛沛流離,但是我對汽車工業充滿感情。 

現在我談中國經濟,我知道大家高度關注中國經濟,把握中國經濟怎麼把握?回到10月31號中央政治局召開的研判中國經濟的會議。當前中國經濟是什麼狀況,總的態勢是穩中有進,比如大家看到我們的就業形勢是基本良好,物價基本穩定,國家社會狀況趨於平穩,經濟增長速度還是在一個合理的區間。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問題,這個問題就是經濟增長速度下行的壓力在加大,包括汽車工業。還有一個,我們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在增加,所以黨中央明確的講,現在要把握“穩中有變”,這個“變”指什麼,首先是中國經濟外部發展的形勢發生了變化。 

中美貿易戰怎麼打起來的? 

大家知道整個中國的外部增長環境,現在不確定性在增加,不確定性當中排第一位就是中美貿易戰。 

美國貿易逆差去年是5666億,其中我們中國是2758億,從數上來算的話,中國確實是佔到美國貿易逆差中的塊頭最大的。所以,特朗普主要是衝着我們來。那麼爲什麼中美兩個國家存在這麼大的貿易逆差? 

說到根本,是中美兩個國家的經濟結構和發展結構不一樣。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如果算這四十年的帳,我們原來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是人多、勞動力便宜,而且中國的勞動力是喫苦耐勞。所以,中國改革開放最開始就是大量的勞動力,我們招商引資、加工貿易,一直髮展到了中國成爲世界工廠。 

美國有什麼問題呢?美國的勞動力成本高,大家都知道,美國勞動力成本高的時候是中國的20多倍,現在還是十幾倍。所以,美國這個國家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這種狀況形成了什麼局面?我們向美國出口大量的物美價廉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紡織、服裝、箱包、玩具、傢俱、鞋等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 

大家到美國都發現一個問題,美國遍地都是中國製造,美國華爾街報曾經發表一篇文章,他說美國人最基本的生活現在已經離不開中國製造了,美國人早上起牀刷牙是中國製造,洗澡的毛巾是中國洗澡,上班開車,車是美國的,但是收音機是中國製造,他上班,喝咖啡的杯子是中國製造,美國人的日常生活已經離不開中國製造了。

20年前我到美國去,當時我的兒子讀中學,我的兒子特別崇拜美國的籃球明星,他要求我到美國給他買一個美國籃球,我說沒問題。我到美國商場,我把這個球拿出來一看,上面印着一行小字,寫的是中國製造,我說不能買,我跑那麼遠買中國製造幹嘛呢?我還不如回到國內要某個企業家要一個。我就換了一個商場,我拿起球還是中國製造,我跟他們說拿一個美國製造,他們說沒有,現在全是中國製造。我後來思來想去沒有辦法,我說這樣吧,這個球我買了,請你把氣打足,我坐飛機從美國抱回來。我回到家把球交給孩子,我告訴他,“這個球是中國製造,但是裏面的氣是在美國打的。” 

大量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進入美國,給美國帶來了什麼?結果是拉低了美國物價的總水平1—1.5個百分點。同志們,千萬別小看這個數字,會這樣的物價水平使美國人民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這麼多中國製造的商品出口到美國,我們獲得了美元,現在我們在美國買東西遇到一個問題,什麼問題?我們在美國要買東西,我們總是要買沒有的東西,買我們需要的,不能買我們已經有的,那我們需要什麼?我們最需要的還是高技術產品,但是恰恰美國人在這方面,在制度上限制我們,不賣我們。你說他賣的我們不買,我們買的他們沒有,於是中美貿易逆差就產生了。 

對我們來說,要順差,使美元回到國內,就形成了國家外匯儲備。大家知道國家外匯儲備幹什麼呢,其中又有相當一部分超過一萬億美元回到手來買了美國國債。中國現在還是美國最大的債主。 

話說回來,還是胡錦濤書記時代,我在參事時,我們的老夏,當時也是中美摩擦,也是在公開論壇上,他說美國如此的態度,我建議中國拋美國國債,老夏講了之後,下午有領導講老夏談話了,他說公開場合不能這麼講,批評了老夏。後來到了第二天早上,領導又找老夏了,表揚他了,爲什麼呢?說昨天晚上奧巴馬總統給胡錦濤書記打電話了,強烈的要求中國千萬不要拋美國國債。所以你看老夏的話有作用了。 

貿易戰不會再惡化了,大家不需要擔心 

有人建議美國再這樣(打貿易戰)就拋國債,拋美國國債,我們是第一大債主,美國國債就會大幅度貶值。當然了,中國再三表示不希望打貿易戰,貿易戰沒有雙贏。貿易戰對中國有沒有影響?有影響。 

我舉個例子,美國特斯拉的電動汽車的電機裏的永磁磁鐵是中國的。現在美國政府給他加25%的關稅,一下子使永磁磁鐵出口到美國的競爭力下降了,顯然是有影響的,不是沒有影響。但是,中美這次貿易摩擦,我認爲從根本上來講不是逆差順差的問題,根本上是什麼問題,中國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到現在經濟總量世界第二,進出口貿易世界第一,特朗普擔心老大的位置受到衝擊。 

如果進到這一點,我講個歷史教訓:當年日本從一個戰敗國到世界第二用了15年,60年代70年代全世界都是日本人,日本當年把美國洛克大廈買下來,跟美國說:服不服,你不服我把美國買下來。所以美國擔心日本衝擊老大的位置,也是從打貿易戰開始了,逼日本就範,搞了一個廣島協議,所以日本經濟纔有此後20多年一直到現在低迷的狀態。 

所以,這次我們看到中美貿易戰之後我們有底線,底線是什麼?就是誰也不能夠干擾和影響中國的發展權,我們要發展。 

當然了,貿易戰從技術上就是你得有牌,我們有沒有牌?我跟同志們講,我們有牌。比如大家知道的大豆,去年中國大豆產量1900萬噸,但是去年進口了9500萬噸,你把這兩個數放在一起就明白了,中國的大豆還得靠進口。我們從美國進口的大豆佔美國大豆產量62%,什麼概念?美國大豆62%的產量市場是靠中國,現在我們給他加稅,他進不來了。 

8月份我在中國國內見到美國大豆協會的一個會長,一個老頭,我看這個老頭挺樸實的,他跟我說他是農民領袖,一臉愁容,他說62%的大豆賣到哪裏,美國的大豆生長跟中國一樣,4月份種,9月份收,他說現在到美國來尋求解決的方案,他說現在種大豆都到華盛頓上訪了。打貿易戰很重要的是要有替代產品,我們不進美國的大豆,就進南美、巴西、阿根廷的。現在南美有的國家盼着貿易戰打得激烈,因爲他想賣大豆啊。 

我們早在今年年初中央下文件部署東北黑龍江、吉林、內蒙三個省擴大大豆種植面積,而且中央明確的講種一畝地補貼300塊,最終的任務就是擴大種植面積,應對中美貿易摩擦。今年4月份的時候,光三個省就擴大了種植面積2300萬畝,所以每一步都有部署,只是不好告訴大家,你打牌,你有什麼牌不能讓對方知道。所以,不是沒有部署,因爲我現在看到中美貿易戰,實際上的影響還是小於大家的心理,同志們更多是在心理上重視擔憂中美貿易戰有多大的影響。 

現在有人說判斷一下中美貿易戰下一步的情況,我前段時間就說了,大家注意11月11號晚上習近平總書記和特朗普總統通了電話,兩人確認11月30號要在阿根廷見面談中美貿易問題。這兩位一把手見面談這個事兒,下面的人得講得差不多了,下面沒弄得差不多,兩個人見什麼面啊。我個人覺得中美貿易,我不能說如何解決根本問題,有很多方案,現在不好說,但是起碼前景是雙方能夠尋找出大家都能夠接受的,它不會再惡化了,所以大家在心理上沒有必要擔心。 

當然了,也有不確定性。特朗普上臺的時候我就講過了,特朗普這個人的特點就是不靠譜,美國華爾街報也講了,他早上定的事兒中午就可以變,翻臉比翻書快。我們希望這件事兒有利於中美雙方經濟,有利於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另一方面,黨中央明確的講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包括把汽車工業搞好了,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是什麼?最重要的是使中國經濟由高數量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推動這個根本轉變。 

一定要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

大家都知道過去中國經濟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包括汽車工業。中國有三個市,股市、樓市、車市,老百姓不罵的就是車市。1978年中國當年汽車產量14萬9千臺,去年2900萬臺,接近世界汽車總產量的三分之一。我們10月11月大家都說下滑了,愁眉不展,這兩個月低迷的狀況日均產量還超過8萬臺。 

但是我們得看到一個問題,中國經濟不能像過去那樣高速增長,包括汽車工業,我們一定要把它轉到高質量增長。 

我們過去高速增長,但是我們更多的是高能耗,大量的要素投入,我們這個國家到處都是挖礦的,我們的GDP能耗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高能耗接的是高污染,霧霾,像北京,昨天開始霧霾到了什麼狀態。 

原來過去幾十年中國人得癌症排第一的是肝癌,爲什麼過去得肝癌的人比較多,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過去窮,營養不良,第二個是過去衛生系統不完善,過去傳染病肝炎的人比較多。現在肺癌是所有癌症的第一位,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講了,他說我們再也不能幹要錢不要命的事兒,我們再也不能用破壞環境來追求經濟增長。 

過去靠大量的勞動力投入,現在人口紅利消失了,我們國家80後全國生了2億2千8百萬,1983年開始搞獨生子女,90後降到1億9千4百萬,到了00後,我們只生了1億4百萬,30年的時候我們年輕人的數量減少大致一個億啊,這是小事嗎?經濟學有一個概念是勞動力,16歲到60歲的人叫勞動力。大家知不知道,這類人中國的勞動力去年比前年減少378萬,這是小事嗎?這反映到經濟上,大家都深感中國勞動力成本是在急劇的上漲,勞動力稀缺。 

去年我到廣西調研,在當地請一個人砍甘蔗200塊,供不起了。我到甘蔗田裏了,又黑又瘦的人都是越南人,僱當地人200塊,僱越南人才70塊。 

我們再也不能像過去大水漫灌、高能耗、高污染、利用大量的勞動力刺激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做不到了。 

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驅動力是創新,剛纔講的都是創新,高速度發展是靠什麼,剛纔說的三個大量投入,資本投入、資源投入、勞動力投入,一定要回到高質量發展,靠的是創新。 

第二,高質量發展是綠色發展。總書記說了,我們不單要金山銀山還需要綠水青山,我就舉個例子,我說貴州省,過去曾經是全國倒數第一,這幾年貴州進入了全國前三,誰能想到貴陽這個地方是我們國家大數據雲計算的中心、基地,各位的手機後臺都在那裏啊,爲什麼呢?想當年,7、8年前大數據雲計算不被看好,那個時候馬雲想在上海落戶,最後回到老家杭州了,那個時候沒人要大數據雲計算,但是貴陽說要保護綠水清水,又不能幹高能耗高污染產業,一看大數據雲計算成本不高,乾脆到這裏來,給你一點優惠政策,它是這麼發展起來的。現在貴陽是整個數字經濟佔到經濟總量的一半了,創新、綠色。 

第三個是開放,在一個更開放的平臺下我們追求高質量發展。 

第四個是高質量發展應當是以老百姓獲得感和民生改善爲基本考慮標準。剛纔易車的領導說了,由車到人,還是要追求人的因素。回過頭說,大家看看中國經濟,或者下一個階段,總書記說要爬坡過坎,這個坎就是由高速度增長轉到高質量增長,高質量就是速度發展,就是更開放的發展,讓老百姓有獲得感和民生改善的發展。 

中國汽車工業還有了不得的增長空間

中國的汽車工業應當是在高質量發展中還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不贊成現在的汽車工業悲觀的狀態,汽車一百多年了,直到今天還是美國的支柱產業,我們的汽車說到根本也就這麼幾十年的功夫,你說我們支持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就滅火了,這不是問題嗎? 

一個汽車工業相關聯的有150多個行業,一部汽車就是幾噸鋼鐵,關聯到鋼鐵行業,一部汽車就是一個大的電子產品,關聯到電子行業,汽車的輪胎關聯到橡膠行業,汽車的玻璃關係到玻璃行業,汽車的內飾、座椅關係到紡織品和製造行業,拉動了150多個行業。 

而且我們現在知道中央提出了“六個穩”,第一個就是穩就業,哪個行業涉及到這麼長的就業鏈條,你說上到企業家,院士在這個行業,下到擦車洗車的,都在這個鏈條上,看車不也是就業嗎?我跟行業協會的祕書長就講了,我說汽車給就業帶來什麼樣的就業效應,要有精確的計算。 

我說中國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你看什麼,你看一個汽車工業就可以了。我們的汽車產量不斷的增加,性價比不斷的提高,而且全世界大的汽車公司在我們這裏都有,我們的汽車工業有國有企業,有外資企業,有中外合資企業,有民營企業,充滿了生機。現在汽車有的地方限購限行,這不是汽車本身造成的,你說馬路擁堵就限車,你怎麼不說公路沒修夠。還有交通觀念的學問,那不是誰都能搞交通管理的,你以爲會罰款就能當警察,這不是,交通管理有很多的大學問在裏面。我舉個例子,香港離我們這麼近,大家到香港看看不堵車啊,香港的道路面積比我們小多了,人家不堵車,爲什麼?道路設計啊,這是學問。所以我們現在不是批評,我們在汽車問題上,我們還是一個計劃生育思維,路堵了就不讓車生產,就跟原來說困難就不讓生孩子是一個道理,現在不遇到問題了嗎。 

現在美國的每千人擁有量8百臺,中國每千人有140臺,所以我們從數量到質量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們經濟學叫什麼是差距,差距就是增長空間。 

總之,中國經濟到明年,大家一定不要有那麼多的猶豫,大家看經濟千萬不要看一時一天,要把它作爲一個歷史進程來把握,現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了,如果你回憶四十年的哪一天,你說哪一天沒有新事。就像兩口子一樣,你糾纏一天一時基本是不得勁的,你得看整個過程,我們到了現在有了兒女有了孫子,這多好啊。 

汽車也是這樣,如果你把汽車作爲一個歷史進程來看的話,我們的汽車無論是燃油汽車還是電動汽車也好,還是無人駕駛,汽車現在不斷的發展,不斷的進步,我們到了現在,我們有非常了不得的增長空間,謝謝各位。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