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3年,楊勇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兵團司令員,參加抗美援朝戰鬥,組織所部參加夏季反擊作戰並指揮金城戰役,第20兵團在第24軍配合下,於7月13-27日,對金城以南地區南朝鮮(韓國)軍4個師防守的堅固陣地實施的進攻作戰,金城戰役也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爲打擊鄆城日僞軍,掩護主力-一部南下開闢鉅野南部地區,第115師教導第3旅旅長楊勇、政治委員蘇振華決心運用圍點打援的戰法,以旅特務營圍攻侯集據點,第7團、第2軍分區部隊在粱莊至潘溪渡之間設伏,殲滅鄆城援軍,取得了潘溪渡戰鬥的勝利。

楊勇(1913年10月28日-1983年1月6日),原名楊世峻,湖南瀏陽人。瀏陽出了5位上將分別是王震、李志民、楊勇、宋任窮、唐亮,是名副其實的“將軍縣”。楊勇是著名的“三楊”之一,其餘兩位是楊成武、楊得志。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時任志願軍司令。曾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楊勇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幼時參加了童子軍,並擔任過隊長。1927年,楊勇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此時駐守長沙的國民政府轄軍,國民黨反動軍官許克祥率叛軍搗毀了「湖南總工會」、「農民協會」、「農民講習所」等我黨控制的組織革命機關、團體,解除工人武裝,釋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紳。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工農羣衆百餘人被殺害。事變後,許克祥與國民黨右派組織了“中國國民黨湖南省救黨委員會”,繼續瘋狂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羣衆,這次事變被稱爲“馬日事變”,也是這次事變後湖南的革命由高潮走向低潮。楊勇所在的部隊敗走江西。
1930年2月,楊勇經縣委選派到平江黃金洞紅五軍隨營學校政治隊學習,並在此轉爲中共黨員。隨後分配到了紅三軍團第八軍。在長征前的時間楊勇戰鬥作風勇猛,在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屢立戰功,特別是洵口戰役,後被授予全國蘇維埃工農兵代表大會頒發的三等紅星獎章。
伴隨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楊勇隨紅一方面軍主力長征,參加了金沙江、大渡河、四渡赤水等戰役。
抗日戰爭期間,楊勇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6團副團長、團長兼政治委員,率部參加平型關戰役。
1939年3月初率部隨第115師東進支隊由晉西到達魯西,指揮686團取得首戰樊壩的勝利,領導開闢魯西抗日根據地。後任第115師獨立旅旅長兼政治委員、第343旅旅長兼魯西軍區副司令員、教導第3旅旅長、魯西軍區司令員兼魯西專署專員。
1940年下半年,駐鄆城縣城、侯集、肖皮口等地的日軍第32師1個營和僞軍,經常襲擾魯西抗日根據地。爲打擊鄆城日僞軍,掩護主力-一部南下開闢鉅野南部地區,第115師教導第3旅旅長楊勇、政治委員蘇振華決心運用圍點打援的戰法,以旅特務營圍攻侯集據點,第7團、第2軍分區部隊在粱莊至潘溪渡之間設伏,殲滅鄆城援軍,取得了潘溪渡戰鬥的勝利。
1944年,楊勇擔任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在1944-1945年兩年時間內,楊勇率部殲滅敵軍萬餘人,鞏固了晉魯豫根據地,組建了晉魯豫軍區第七縱隊,並擔任司令員。
國民黨公然發動內戰後,楊勇所部在晉魯豫與敵軍糾纏。1947年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率部挺進大別山後,在劉鄧大軍主力於湖北省漕家河以東地區對國民黨軍的伏擊戰中的高山鋪戰役中戰績突出,記大功一次。
隨後南下,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戰軍第5兵團司令員,參加了渡江戰役,解放了貴州、成都。
1950年1月,楊勇兼任貴州軍區司令員和省人民政府主席。
1953年,楊勇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兵團司令員,參加抗美援朝戰鬥,組織所部參加夏季反擊作戰並指揮金城戰役,第20兵團在第24軍配合下,於7月13-27日,對金城以南地區南朝鮮(韓國)軍4個師防守的堅固陣地實施的進攻作戰,金城戰役也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
金城戰役此役歷時15天,第20兵團迅速突破了南朝鮮軍4個師防守的寬達25公里的堅固陣地,向前推進了192.6平方公里,給南朝鮮軍以致命的一擊。基本全殲南朝鮮首都師,給予其他3個師以毀滅性的打擊,共殲敵52783人,其中俘敵2836人,擊落敵機85架,繳獲飛機一架,坦克34輛,汽車231臺,各種火炮245門和大量彈藥等戰利品。
金城戰役後,美國已經在朝鮮損失了10餘萬兵員,直接軍費開支150億美元,間接軍費開支達到800億美元。沉重的軍費負擔和巨大傷亡,使得美國民衆厭戰情緒高漲,同時美國陸軍的1/3,海空軍的1/2長期陷於朝鮮戰場,也破壞了美國全球戰略佈局,面對來自前蘇聯的壓力,美國及其歐洲盟國迫切希望早日結束朝鮮戰爭,集中力量在歐洲與前蘇聯及其盟國抗衡。美國希望通過軍事壓力迫使中朝方面接受美國的停戰條件,“體面地結束戰爭”,爲此,聯合國軍發起了數次試探性進攻,但均告失敗。此次戰役後聯合國軍被迫和談。
1958年10月回國,楊勇先後任北京軍區司令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北京軍區司令員。
“文化大革命”中,楊勇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誣陷,無辜入獄六年之久。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團徹底粉碎後,楊勇重新工作。1972年起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兼新疆自治區黨委第二書記和自治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1977年夏起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副祕書長。
1983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0歲,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楊勇將軍,抗戰期間5次負傷,深受毛澤東主席喜愛,並多次被毛澤東稱讚“耿直、剛毅”。
楊勇雖然未受到過專業的軍事訓練,但是多次以智取敵,而非勝於匹夫之勇。平常熱愛讀書,常讀《孫子兵法》,可做到活學活用。
在子女眼中,楊勇嫣然是一個“嚴父”的形象。楊勇曾希望三個孩子都效力于軍隊,大兒子楊翼平是後來的天津警備區副司令員。
楊勇和蒙哥馬利還有這樣一段故事。1960年5月26日,在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李達陪同下,英國元帥蒙哥馬利來到中國軍營,在觀看中國士兵訓練的時候,接過半自動步槍,立姿擊發,遠處的鋼板應聲落地,博得一陣掌聲。然後,他不無得意地把步槍遞給楊勇,想看看這位中國將軍的功底。楊勇很長時間未摸槍,但是遠處的靶子還是唰唰唰的落地,三天後,蒙哥馬利到了香港。在記者招待會上,記者們紛紛讓他談談訪問中國軍隊的感受,他講到:“中國軍隊紀律嚴明,武藝精湛。500人的刺殺方隊,像一個人一樣。開始,我以爲他們都是服役多年的軍官。當我走進隊列,看見每一個士兵額頭都是光光的,沒有一點皺紋,才相信都是年輕的士兵。在這裏,我要告誡我的同行,不要同中國軍隊在地面上交手,這要成爲軍事家的一條禁忌,誰打中國,進得去出不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