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和子女,從來都應該是互相愛着的關係。

Part 1

我是什麼時候真正能跟我媽和諧共處了?大概是當媽了之後。

開始當媽,就是接受了一份24小時待機的全方位全能還要不斷升級打怪卻無薪的工作。新手媽媽們一般都一肚子委屈,產後激素變化、照顧嬰兒的無措、對孩子成長的焦慮、家人無心的“傷害”,如洪水氾濫,鋪天蓋地淹來。唯一的“獎金”可能就是那個奶香的粉雕玉琢的小娃娃衝着你開懷大笑伸着手要你抱抱的瞬間。這是一份全憑一口“仙氣”吊着的工作。

寶寶剛長牙那段時間,喫奶總會亂咬亂抓,餵奶總是喂得自己遍體鱗傷。老媽在旁邊說着“風涼話”:“你打他屁股讓他放開。”我輕飄飄地拍了一下,她好氣又好笑:“你倒是使勁兒啊!”我開玩笑說:“這時候你不心疼孫子了?”老媽突然認真起來:“誰的孩子誰心疼。”突然,我的心被揪了一下,好像生孩子以來滿腔的委屈都有了出口,在慢慢飄散。我突然就懂了她的愛,她那表達方式不夠完美但隱藏的愛。

有媽,心就有安寧。跟母親的和解,就從這份安寧開始。

以前,我媽最愛跟我嘮叨一句“養兒方知父母恩”。只不過,那時候她嘮叨中的“父母”是我姥姥。姥姥活到98歲,我永遠都記得,在殯儀館姥姥被送進火化房的那一刻,我50多歲的老媽哭到癱下去,嘴裏含糊呢喃“我沒有媽了……”

有媽,心就有依靠。與年齡無關。

Part 2

你懷念的,也是那個可以跟老媽無限撒嬌的自己。

朋友說,她生了孩子後,老媽就好像變成了祥林嫂。寶寶就像開啓她回憶的鑰匙,看到寶寶喝奶,就要叨嘮一句“你當年喝奶如何如何”;寶寶耍脾氣哭鬧,老媽抱着哄的時候還能抽出空伸着腦袋跟她說“你小時候可沒這麼鬧”;就算只是看着寶寶,也能陷入“當年我們多難啊”的回憶裏無法自拔。

朋友開始懷疑:“我媽不會老年癡呆前兆吧?開始越來越多地回憶過去了。”她說,我媽以前多酷啊,跟我吵完架怕我離家出走把我鎖在家裏自己出去平復心情,回家時還能傲嬌地帶一份我喜歡喫的臭豆腐。怎麼這麼多年沒在一起生活,她變絮叨了呢……

其實,她的媽媽只是在“升職”了的女兒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她懷念的,不是舊時的日子,而是如女兒一般年紀時,風華正好的自己。

而我親愛的朋友,在離開母親越來越遠後,懷念以前“很酷”的母親,更是懷念那個可以跟老媽無限撒嬌的自己。

Part 3

《千與千尋》裏說,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着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母親是那個帶我們上車的人。一開始我們親密無間形影不離,慢慢地,慢慢地,我們會想要去別的車廂看一看,玩一會,想要自己選擇在途中的每一站留下什麼樣的痕跡。於是我們努力地往她的管轄範圍之外走去,走啊走啊,直到她快要下車了,驀然回首,才驚覺自己已經離開她那麼遠。

於是我們又想努力地靠近她,與她談天說笑,陪她追憶似水年華。

我尚年少,你還未老,該有多好。

 

作者 | 崔競文

插畫 | 劉夢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人民網

相關文章